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专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仿真模拟练(一)
2019年
仿真模拟练(一)
7.某工厂用提取粗盐后的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制备金属镁,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实施操作①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 B.Mg(OH)2―→Mg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 Mg+2H2O
C.操作②是将MgCl2溶液蒸干后冷却结晶 D.操作④阴极和阳极产物的质量比是24∶71
解析:操作①为过滤,A项正确;Mg(OH)2→MgCl2为中和反应,B项正确;由MgCl2溶液获得氯化镁晶体不能用加热蒸干的方法,因为加热促进Mg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导致水解彻底,蒸干后不能得到氯化镁晶体,C项错误;操作④为电解熔融的氯化镁,阳极得到Cl2,阴极得到金属Mg,D项正确。
答案:C
8.《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二十三种利用谷物酿制食醋的工艺。其经历的三个主要发酵过程为:糖化→酒化→醋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化过程是淀粉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 B.传统酿醋工艺均经历了酿酒的过程 C.酒化和醋化都要在有氧环境中进行
D.发酵液的温度控制到“小暖如人体”的程度是为了提高酶的活性
解析:用谷物酿制食醋经历的三个主要发酵过程为:糖化→酒化→醋化。分别是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在无氧的条件下),乙醇被微生物在有氧的环境下氧化成乙酸。糖化过程是淀粉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故A正确。传统酿醋工艺均经历了酿酒的过程,故B正确。酒化在无氧环境下,醋化在有氧的环境下。故C错误。发酵液的温度控制到“小暖如人体”是为了提高酶的活性,故D正确。
答案:C
9.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药品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2+
2+
+
2019年
A.甲用于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B.乙用于分离I2和NH4Cl C.丙用于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 D.丁装置能组成Cu-Zn原电池
解析:A项,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HCl中Cl不是最高价,因此不能得出Cl>C,错误;B项,I2易升华,NH4Cl受热易分解,不能达到分离目的,错误;C项,没有指示剂不能滴定,错误;D项,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
答案:D
10.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1.5 g金属钠投入200 mL 1 mol·L盐酸中,产生氢气分子的个数为0.1NA B.水蒸气通过Na2O2使其增重2 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下,15 g HCHO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5NA D.10 g质量分数为46%乙醇溶液中O—H键数目为0.7NA
解析:11.5 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11.5 g÷23 g·mol=0.5 mol,200 mL 1 mol·L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为:n(HCl)=0.2 L×1 mol·
L=0.2 mol,Na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Cl===2NaCl+H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金属钠过量,但过量的钠可以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因此0.5 mol Na完全反应生成0.25 mol氢气,氢气分子的个数为0.25NA,故A错误;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若有2 mol水参加反应,反应后质量增加4 g,转移2 mol电子,因此质量增加2 g时,转移电子1 mo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故B正确;HCHO与CO的摩尔质量相等,均为30 g·mol,则15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其分子总数为0.5NA,故C正确;10 g质量分数为46%乙醇溶液中含有4.6 g乙醇和5.4 g水,乙醇和水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 mol和0.3 mol,由乙醇和水的分子结构可知,二者分别含有0.1 mol O—H键和0.6 mol O—H键,O—H键的总数为0.7NA,故D正确。
答案:A
11.茅台酒中存在少量具有凤梨香味的物质X,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
-1
-1
-1
-1
14
-1
2019年
A.X难溶于乙醇
B.酒中的少量丁酸能抑制X的水解
C.分子式为C4H8O2且官能团与X相同的物质共有5种 D.X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解析:X属于酯,易溶于乙醇,A项错误;X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丁酸和乙醇,故少量丁酸能抑制X的水解,B项正确;分子式为C4H8O2且官能团与X相同的物质有4种,分别为CH3CH2COOCH3、CH3COOCH2CH3、
HCOOCH2CH2CH3、
量之比为1∶1,D项错误。
答案:B
,C项错误;X的分子式为C6H12O2,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
12.五种短周期的元素X、Y、Z、W、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与W位于同一主族,Z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五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和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前者更强
B.室温下,0.05 mol·L的M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 C.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Y>Z>M
D.Y、Z元素的单质作电极,在NaOH溶液环境下构成原电池,Z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解析:Z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反应,推出Z为Al,W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同时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W为Si,M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4,则M为S,五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推出Y为Mg,X和W位于同主族,则X为C,A项,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C的简单氢化物比Si的简单氢化物稳定,错误;B项,M的氢化物为H2S,其水溶液显酸性,H2S为弱酸,即0.05 mol H2S溶液的pH>1,正确;C项,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S>Mg>Al,错误;D项,Mg、Al、NaOH构成原电池,因为Mg不能与NaOH反应,而Al能与NaOH反应,因此Al为负极,Mg为正极,2Al+2NaOH+2H2O===2NaAlO2+3H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则Mg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错误。
答案:B
13.用Na[B(OH)4]溶液可以制备H3BO3,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2+
3+
-1
2019年
A.a极反应式为:CH4-8e+4O===CO2+2H2O B.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C.理论上每生成1 mol产品,可消耗标准状况下5.6 L甲烷气体 D.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产品室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为强酸制弱酸
解析:根据图示,通入甲烷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因此M室中石墨电极为阳极,铁电极为阴极。a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甲烷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CH4-8e+
4O===CO2+2H2O,故A正确;M室中石墨电极为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B正确;理论上每生成1 mol产品,M、N室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4e===O2↑+4H、2H2O+2e===H2↑+2OH,M室生成1 mol H、N室生成0.5 mol H2,阴极生成的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11.2 L,故C错误;原料室中的B(OH)4通过b膜进入产品室,M室中氢离子通入a膜进入产品室,则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产品室中氢离子与B(OH)4反应生成H3BO3,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故D正确。
答案:C
26.化学探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氨气的制备及性质。 【探究一】下图A为氨气制备装置,图中未画出。
--
-
-
+
-
+
-
+
2-
+-
-
+
-2-
据此回答:
(1)①只用一种试剂制备氨气,应选取的试剂是______(填序号)。 a.NH4HCO3 c.Ca(OH)2
b.NH4Cl d.NH4NO3
②装置A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从装置A进入装置B的物质在B中被充分吸收,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探究二】为探究上述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性质,该化学探究小组又组装了如下装置,其中C处硬质试管中装有红色粉末铜粉。
用酒精灯加热C处硬质试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上述实验产生的气体,过一会撤去C处酒精灯。 据此回答:
(3)若实验过程中发现F处铜片逐渐溶解。则:
①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