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轮发电机组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 - 图文
5.4.2 导线管及导线的敷设
1)导线和补偿导线应敷设在金属电线管或线槽内,敷设环境温度适合其使用温度范围,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2)导线管的内径一般为导线束外径的1.5~2倍。
3)导线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0,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导线管外径的6倍,单根管子的弯头不宜超过两个。
4)导线管必须用卡子固定。
5)导线管不得有扁瘪或裂缝,管间应采用接头对接牢固,管端与设备之间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接口应用接头配件连接。
6)补偿导线的型号应于热电偶的分度号相符,并校验合格,截面应满足仪表允许的线路电阻要求,两端接线时,严禁接错极性。
7)轴承箱内的导线应采用内油、耐热绝缘软线。导线应固定牢固、拆线方便。其引出口应有防止渗油的措施。
5.4.3 电缆桥(支)架和保护套管的安装 5.4.3.1电缆桥架的安装
1)根据设计院施工图纸及清册和现场情况确定电缆桥架路径、位置、层数、规格等,按所需电缆桥架及配件的数量定货。
2)按照现场电缆桥架走向定位放线,确定每个支吊架的位置,支吊架间的距离设计无要求时,应小于1.5米,层间距离应大于250㎜。
3)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层间距离应相同。
4)角钢制作的电缆支架在水平敷设时,支架间距应小于0.8m,垂直敷设时,支架间距小于1m,层间距离应大于120㎜。电缆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5)电缆拖架的连接、变宽、变高、小角度转角时,应分别使用配套的连接片、调宽片、调高片、调角片等通用配件,并采用螺丝连接。
6)根据支吊架位置检查预埋铁,如无预埋铁时,在混凝土结构上可用膨胀螺栓固定支吊架,在钢结构上可直接焊接固定支吊架。
7)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同一层的托臂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水平偏差不应大于5mm,托架的层间距离应相等。电缆支架应明显接地而且接地良好。电缆桥架的装配组合与安装,应安设计或厂家的说明书,在安装地点就地进行安装、固定。
8)电缆桥架的装配组合,不应用电火焊切割、固定,桥架有分支或弯头时应用三(四)通或弯通。
第 20 页 共 33 页
5.4.3.2 电缆保护管的安装
1)电缆穿过平台向上敷设时应加保护管,其高度一般不低于1m。电缆在穿墙或埋入地下设备基础内或容易碰伤时,也应加保护管。
2)电缆保护管的内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每根管子弯头最多不超过3个,直角弯不超过2个,弯曲度不能小于900。
3)电缆保护管一般使用钢管或水煤气管制成,外表面刷防腐油漆。
4)管子弯曲后,不应有裂纹或显著的凹陷现象。弯曲部分的端面呈圆形,其弯扁程度不大于管子外径的10%。
5)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应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6)为了不妨碍主体设备的拆卸,电缆保护管不能敷设到待接设备跟前。
7)电缆保护管与设备之间一般采用阻燃金属软管连接,软管两端的接口可以采用接头配件连接。 5.3.4 电缆敷设 5.3.4.1 电缆敷设工作
1)电缆敷设应尽量做到横看成线,纵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并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 。为此,必须重视电缆敷设的组织工作。
2)电缆敷设必须由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根数、始末端、工艺要求及安全事项等。人员分配为:直线段每隔6~8m设1人;转弯处两侧各设1人;穿过平台、楼板、墙时上下或前后各设1人;电缆穿管时两端各设1人;当管子过长或电缆过大时,增设1~2人;电缆盘处设3~4人。各处负责人以对讲机(4个以上)进行指挥,转弯多或路径长的线路应分段指挥,以引出端为主传达动作命令。全线听从指挥,应同时用力或停止。遇转弯或穿管时,应先将电缆甩出一定长度的大弯,再往前拉。
3)电缆敷设一根整理一根,但电缆两端需要穿管的按预定的预留长度留好后,暂不穿管。实行“首根检验”制度,即:新辟路径上放完第一根电缆后,负责人沿途检查排放层次,拐弯处的弯曲弧度,电缆的整理帮扎情况,及时指正,同时调整不适宜的人员布置。 5.3.4.2 电缆敷设过程中的工艺质量要求:
1)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10倍,电缆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也应满足上述要求。 2)严禁敷设有明显机械损伤的电缆。电缆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与其它硬质物体之间的摩擦。固定电缆时,应按顺序排列,不宜交叉,松紧要适度,并应留有适当余量。
3)电缆敷设后应进行整理和固定,使其整齐美观,在电缆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的标志牌。
第 21 页 共 33 页
4)电缆敷设后应在以下各点用电缆卡固定牢固: 1. 垂直敷设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2. 水平敷设时,在直线段的首末两端; 3. 电缆拐弯处; 4. 穿越保护管的两端;
5. 电缆引入表盘前300~400mm处; 6. 引入接线盒及端子排前150~300mm处。
5)电缆敷设应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窥视孔、防爆门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 6)电缆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应高于电缆的允许长期温度,普通型电缆与热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宜大于500㎜,交叉时宜大于200㎜。
7)严禁电缆在油管路的正下方平行敷设和在油管路接口的下方通过。
8)动力电缆、控制电缆与信号电缆应分层敷设,并按上述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5.3.4.3 电缆头的制作及接线 5.3.4.3.1 制作电缆终端头
电缆终端头制作是电缆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既与安全运行有关,又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外观。
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剥切外护层
选定剥切位置。应在盘下电缆整理排列一致后进行。剥切防腐套管。用电缆导横向环切,纵向直切,撕下。剥切铠甲层(δ=0.35)。用专用锯锯出一个环形深痕,深痕为铠甲厚度的2/3,千万不要锯透而伤及内护套。锯完后用螺丝刀在锯痕尖角处将钢带挑起,用钳子夹住,逆原缠绕方向把钢带撤下。再用同样方法剥去第二层钢带。两层钢带撤下后用锉刀修饰带切口,使其圆滑无毛刺。
2. 剥切内护套。再露出的内护套离铠甲边缘20米处,用电工刀切一环形深痕,其深度不要超过内护套厚度的1/3,以免伤及芯线绝缘;然后沿电缆纵向用电工刀在内护套上割一条直线深痕,深度不要超过内护套的1/2;用螺丝刀将内护套切口挑起,轻轻的把内护套撤下来,切口应修正,使之光滑无毛刺,同时将露出的丝包缠带割掉。 分心和做头
3. 分心:将绞合在一起的芯线散开,然后用钳子将芯线一根根拉直,拉直芯线时用力不得过猛,以免使其机械强度减低,截面变小,同时将于芯线绞合的晴纶丝带割掉。
第 22 页 共 33 页
4. 做头:选比电缆外径稍大的热缩管,将事先已截取好的一段套入电缆,覆盖住两切扣处;用电热吹风将缩管加热(120℃~140℃),使之收缩均匀、平贴。绑扎、固定。
同一盘箱内的电缆头做完后,用尼龙带将其绑扎在支架上,电缆高度一致;电缆头热缩管的长度颜色应一致,使之美观整齐。
在电缆引入接线盒等设备时,可将接线盒电缆入口处的接头座与电缆剥切处一同套上热缩管做电缆头,同时起到密封作用。 5.3.4.3.2 排线、校线、接线
1)排线:
部分箱柜内无塑料线槽,或者端子排是竖放着的,需要做盘内接线。应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束,备用芯应按最长芯线的长度排在芯线束内,芯线束排成圆形,较简单美观。芯线束用尼龙带分段捆扎,捆扎不要过紧,每段间距均匀。
多个线束排列时,应相互平行,横向芯线束或芯线应与纵向芯线束垂直。束与束距离应均匀,并尽量靠近。
2)校线:
接线前应在电缆两端校线,校线采用工具有:
1. 电话:两端电话通过一根芯线(可选择红或兰颜色的)与接地的金属结构(或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及电池构成的回路,然后,逐根芯线查找通话。
2. 试灯:两端异极相的试灯夹子接到接地的金属结构上,另一试灯接触同一芯线构成回路。事先规定好灯闪信号。
3. 试灯加电话:最为可靠,适宜长距离校线,双方发生的情况能及时通话,避免差错。校线时,将用端子打字机打的芯线编号的端子头套在芯线上。在做电缆头的拉直芯线步骤前,已按原绞合顺序编号的,可直接套上端子头。
施工先安排盘台侧集中接线时,可在盘台侧接好线后,再与就地端子箱或设备侧校线。但在校线时,还应将端子排上引线的线头卸下来,以免串线造成错误。
3)接线:
根据端子排的位置,将对应的芯线抽出,抽芯线时,互相间应保持平行,并做弯曲段留有裕度。要求整齐、美观、匀称、悦目。
将芯线多余部分割掉用剥线钳剥去绝缘,以便引接,剥线时不应损伤铜芯。芯上的氧化物和绝缘皮鞋应用电工刀刀背刮掉,以便接触良好。
不同系列的端子排接线不同:B1系列、JH1系列及常规二次表后端子牌为螺钉固定,应
第 23 页 共 33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