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轮发电机组热控安装作业指导书 - 图文
5)制作时严禁用气割下料。底座应在水平误差不大于0.15%,对角误差不大于3mm,长度和宽度比实际尺寸不大于5mm时,才能将焊口焊好。
6)底座搬运时,应防止强烈碰撞而造成变形。 5.1.2 底座安装
1)盘底座安装,应在地面或平台进行二次抹面前进行。
2)盘底座上表面应高出地面10~20mm,以便运行人员做清洁工作时防止污水流入表盘,底座的安装标高根据此确定。
3)底座安装前应清理基础地面或基础沟,将预埋的铁板、钢筋头等铁件找出来,并将突出不平的地点大致剔平,然后根据图纸设计找出盘的中心线(顺便检查预留电缆孔、导管孔等是否适用),确定盘底座的安装位置。
4)在适当位置放置水平仪,以二次抹面的标高为准初找地面,以检查有无过高之处,并估算垫铁高度。控制室内各排盘的标高应一致。
5)如无水平仪,可用胶皮管水平仪代替。即用?10~?12的胶皮管两端各插入一根0.5m长的玻璃管,以充满带色的水,根据两端水位的对地距离进行比较。但应保证管内无气泡,管子无泄漏,否则将产生较大误差,无法使用。
6)将底座就位,根据盘中心线找正,再用水平仪找平,以预先准备好的、不同厚度的垫铁进行调整,垫铁间距不应超过1m。沿盘宽度方向,盘面端宜稍高于盘后端(1~1.5mm),以弥补盘前仪表自重所造成的自然倾斜,便于盘的找正。
7)底座的水平倾斜度不应超过1/1000,最大不超过3mm。
8)找平后,在校对其中心线,合适后用电焊将底座、垫铁和埋件等焊牢。对留有基础沟的,应在沟内浇灌混凝土,使之牢固。
9)在控制室内的各排底座应有良好的接地。
10)底座安装后,未二次抹面(或作水磨石地面)前,应防止受压变形。 5.1.3 搬运与开箱
1) 仪表盘到达现场后,应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如露天存放,应有妥善的防雨、防水措施。最好是当即运至安装现场,就位立盘。
2 )为了搬运方便并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盘应在控制室内或就地安装位置处开箱。如箱体积过大,则开箱工作可在安装现场附近的厂房内或室外进行,但应随拆随搬,不的堆积过多而影响工作或损坏设备。
3 )如盘柜需要吊装时,应事先准备好吊车,在吊装过程中,起吊区域内无关人员不得
第 8 页 共 33 页
停留或通过,吊物的下方严禁任何人员通过或逗留。吊起的盘不得在空中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短时间停留时,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4 )往控制室搬运时,应根据厂家资料查清箱号,根据安装位置逐一运至基础上,必要时应临时固定,以免倾倒。
5 )开箱前应通知业主及设备保管、监理、厂家及施工方人员参与开箱和对设备的验收,未来人时不得开箱。
6 )开箱前对包装箱体进行观察,看有无伤残,并做好记录。开箱时应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不得以盘面为支撑点,并严禁将撬棍伸入木箱内乱撬。对带有表计及其他零件的盘,开箱时尤为小心。拆箱的木板应集中堆放,及时运走,以防钉子扎脚。
7 )开箱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做好记录: 1.每个元件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 2.设备缺陷、缺件的情况和原因; 3.边盘、侧板、盘门、灯箱等是否齐全;
4.盘面尺寸及部件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尤其应检查最高和最低一排表计的高度。 5.1.4 立盘
1. 立盘时,可在底座上先把盘调整到确定位置,在盘的地脚螺丝孔处向底座上画线和铳中心孔。然后将盘移开,在底座上各地脚螺丝位置一一钻孔攻丝后再将盘移回原位置,拧上地脚螺丝(暂勿拧紧)。若盘柜太重,不易移动,则可先详细测量每块盘的地脚螺丝孔的实际间距尺寸,然后在每块盘的地脚螺丝孔处向底座上画线和铳中心孔,避免人员或设备的受到损伤。
2.控制盘柜不应装在受震动影响的地方,如有震动或要求盘柜浮空时,应采取措施。一般可在盘底座与盘底之间加装厚度为10mm左右的胶皮垫及用绝缘螺栓。胶皮垫可在盘搬上底座但未拧上绝缘螺栓前,撬起表盘,分段塞入。胶皮垫在绝缘螺栓的位置处应相应开孔,或在内侧切割缺口。胶皮垫连接处应裁成楔形。在控制盘找正找平完毕后应用快刀紧挨着盘面用力裁齐盘与底座间的胶皮垫。
3. 控制盘柜找正找平时可先精确的调整第一块盘,再以第一块盘为标准将其它盘逐次调整。调整顺序可以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也可以先调中间一块,然后左右分开调整。
4.盘柜的调整,可用水平角尺或磁座线坠测量。垂直情况的调整,可将磁座线坠吸在盘顶上,线坠沿盘面垂下来,测量盘面上下端与吊线的距离。盘面不垂直度小于盘高的0.15%。找正找平后,应紧固地脚螺丝,再次复查垂直度。线坠用完后便将其放下,以保证安全。
第 9 页 共 33 页
5. 相邻两盘连接处的盘正面不得凸凹不平,平面度允许误差为1mm,当成列盘的盘间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为5mm。
6. 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2mm。
7. 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mm,成列盘顶部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8. 控制盘内不应进行电焊和火焊工作。必须进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5.2 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 5.2.1 检出元件和取源部件
检出元件即敏感元件,是直接响应被测变量,并将它转换成适于测量形式的元件或器件。 取源部件是测量过程变量用的一个附件,直接与热力设备或管道连接。 5.2.2 仪表测点的开孔和插座的安装
四大管道的汽机部分,在出厂前所有的温度和压力接管座已安装好,所有的温度均采用热套式,压力均采用加强型接管座。 5.2.3 测点开孔位置的选择
测点开孔位置应按设计或制造厂的规定进行,如无规定时,可根据工艺流程系统图中的测点和设备、管道、阀门等的相对位置,按下列规定选择:
1. 测孔应选择在管道的直线段上。因为在直线段内,被测介质的流束呈直线状态,最能代表被测介质的参数。测孔应避开阀门、弯头、三通、大小头、挡板、人孔、手孔等对介质流速有影响或会造成泄漏的地方。
2. 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
3. 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但不小于200㎜。压力和温度测孔在同一地点时,压力测孔必须开在温度测孔的前面(按介质流动方向而言),以免因温度计阻挡流体产生涡流而影响测压。
4. 在同一处的压力或温度测孔中,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测孔应选择在前面。 5. 测量、保护与自动控制用仪表的测点一般不合用一个测孔。
6. 蒸汽管的监察管段用来监察管子的蠕变情况,严禁其上开凿测孔和安装取源部件。 7. 高压等级以上的管道的弯头处不允许开凿测孔,测孔离管子弯曲起点不得小于管子的外径,且不得小于100㎜。
8.取源部件及检出元件应安装在便于维护和检修的地方,若在高空处,应有便于维修的设施。
5.2.4 测孔的开凿
第 10 页 共 33 页
测孔的开凿,一般在热力设备和管道正式安装前或封闭前进行,禁止在已冲洗完毕的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如必须在已冲洗完毕的管道上开孔时,需证实其内没有介质,并应有防止金属屑粒掉入管道内的措施。当有异物掉入时,必须设法取出。测孔开凿后一般应立即焊上插座,否则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以防异物掉入孔内。
对于压力、差压测孔,因系测量静压力,严禁取源部件端部超出被测设备和管道的内壁。为此,测孔的孔径可等于(不得小于)取压插座或取压装置的内径。
根据被测介质和参数的不同,金属壁测孔的开凿可用下述方法: 1. 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2. 在风压管道上可用氧乙炔焰切割,但孔口应磨圆锉光。 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凿测孔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使用氧乙炔焰切割开孔的步骤:
1) 用划规按插座内径在选择好的开孔部位上化圆; 2) 在圆周线上打一圈冲头印;
3) 用氧乙炔焰沿冲头印内边割出测孔(为防止割下的铁块掉入本体内,可先用火条点焊在要割下的铁块上,以便于取出割下的铁块);
4) 用扁铲剔去熔渣,用圆锉或半圆锉修正测孔。 2. 使用机械方法(如扳钻或电钻)开孔的步骤: 1) 用冲头在开孔部位的测孔中心位置打上一冲头印;
2) 用与插座内径相符的钻头(误差小于或等于±0.5㎜)进行开孔,开孔是钻头中心线应保持与本体表面垂直;
3) 孔刚钻透,即移开钻头,将孔壁上挂着的圆形铁片取出; 4) 用圆锉或半圆锉修去测孔四周的毛刺。
3. 使用氧乙炔焰开凿椭圆形测孔时,可用上述方法勾出椭圆,然后用或焊割出测孔,再用圆锉或半圆锉修正测孔。 5.2.5 插座的选择和安装
插座的形式、规格与材质必须符合被测介质的压力、温度及其他特性(如黏度、腐蚀性等)的要求。测量中高压介质的压力、流量和水位的取压插座应采用加强型插座;超临界参数时,加强型插座的壁厚还应加大;低压时,可用与测量导管相当的无缝钢管制成的插座。带螺纹固定装置的测温元件插座安装前,必须核对其螺纹尺寸。
插座与热力设备或管道的固定以及密封采用电焊时,应遵照焊接与热处理的有关规定及
第 11 页 共 33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