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X省XX至XX至XX段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年度总结报告
32起拱线2875415
图 3-5二次衬砌应力量测测点布置
单位:mm三) 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见表 3-8。
表 3-8二次衬砌应力量测频率
时间 量测频率 备注 1~15d 1次/天 16~1个月 1次/2天 1~3个月 1~2次/周 >3个月 1~3次/月 量测频率根据围岩实际状况可做适当修改 3.2.6 初衬与二衬之间压力量测
隧道开挖后,围岩要向净空方向变形,而支护结构要阻止这种变形,这样就会产生围岩作用与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围岩压力量测,通常情况下是指围岩与支护或喷层与二次衬砌混凝土间的接触压力的测试。
(一)量测仪器与原理
接触压力量测仪器根据测试原理和测力计结构不同分为液压式测力计和电测式测力计。目前隧道中多用电测式。
弦测法原理:在传感器中有一根张紧的钢弦,当传感器受外力作用时,弦的内应力发生
13
变化,随着弦的内应力改变,自振频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弦的张力越大,自振频率越高,反之,自振频率越低。
(二)测试断面选择及测点布置
在每类围岩里程范围内各选一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布置3个测点,具体布置情况如图 3-6所示。
32起拱线2875415
图 3-6初衬与二衬之间压力量测测点布置
单位:mm(三)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见表 3-9。
表 3-9初衬与二衬之间压力量测频率
时间 量测频率 备注 1~15d 1次/天 16~1个月 1次/2天 1~3个月 1~2次/周 >3个月 1~3次/月 量测频率根据围岩实际状况可做适当修改 3.2.7 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
运用回弹仪对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判断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采用部位检测方式检测,每一版为一个“部位”;
14
(2)每一部位测10个测区; (3)相邻测区间距为0.4m;
(4)测区距门洞端部或施工缝的距离为0.4m;
(5)每个测区大小为0.2×0.2m,在“部位范围内”均匀分布,并避开预埋件; (6)每个测区按4×4的均匀排列方式读取16个回弹值。
3.2.8 二次衬砌施作前断面检测及二次衬砌后净空断面检测
在二次衬砌施工前,将激光断面仪架设在检测横断面上对初期支护后隧道净空断面进行检测,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隧道二次衬砌前拱墙的净空断面,对初期支护是否侵入二次衬砌净空进行判断,保证二次衬砌厚度。
(一) 测试断面间距
每30m一个断面,每条隧道不少于5个断面。 (二) 测试部位
二次衬砌前、初期支护后的截面。 (三) 测试频率
每次开挖和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
对部分二次衬砌施工后的净空断面进行抽测,对二次衬砌是否侵入行车净空进行判断,保证行车安全。
3.2.9 初期支护雷达检测
1、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初期支护混凝土厚度、钢支撑及平均间距分布、喷射混凝土密实状况及背后回填等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定。
15
2、地质雷达检测测线的布置方式一般为:沿隧道轴线按拱顶(1条)、左右拱腰各1条,共3条连续测线。各测线的具体分布见图3-7。检测过程中结合现场施工情况,选取适合检测的位置进行检测。
说明:1-拱腰测线2-拱顶测线3-拱腰测线
图3-7初期支护地质雷达检测测线布置示意图
3.2.10 二次衬砌缺陷雷达检测
1、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及内部缺陷等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定。 2、地质雷达检测测线的布置方式一般为:沿隧道轴线按拱顶(1条)、左右拱腰各1条,共3条连续测线。各测线的具体分布见图 3-8。检测过程中结合现场施工情况,选取适合检测的位置进行检测。
说明:1-拱腰测线2-拱顶测线3-拱腰测线
图 3-8二次衬砌地质雷达检测测线布置示意图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