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
年级 课题 八年级 语文 制定日期 课型 复习 八下复习(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过程与方法目目标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掌握作者及文学常识。 2、掌握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3、梳理课文内容。能把知识有课内向课外迁移。 通过学生的自主背诵、复习,识记课内的重点考点,通过做中考试题及老师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情操。 1掌握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2能把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能把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订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社会有很多隐士,他们退居山林,自得其乐。同学们 能找出这样的人吗? (生各抒己见) 二.出示目标 学习方法:屏幕显示目标,学生齐读。 三. 回顾:根据复习要点,自由复习。 1、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作者 ,南朝梁文学家。 《五柳先生传》作者是 代的 。 2、课下注释(用手中的笔勾画你还不太熟悉的词语或句子) 3、文章内容理解: 《与朱元思书》运用什么手法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柳先生传》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形象? 4、同桌互相提问。(重点:你勾画的不太熟悉的词语或句子,内容部分的问题) 四、巩固: 1、重点字词。 《与朱元思书》 (1)任意东西 东西:( (2) 猛浪若奔 奔:( ) (3) 负势竞上 负:( ) (4) 互相轩邈 轩邈:( ) (5) 天下独绝 绝:( ) 猿则百叫无绝 绝:( ) 《五柳先生传》 (1)每有会意 会意:( )(2)曾不吝情去留 吝情:( ) (3)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 (4)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 学习方法:
A指名学生板演,重点是每组的最后两个号,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完成。
B学生做完后,本组2号学生上黑板批阅,修改。 C教师强调,学生修改。 D学生记忆。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学习方法:
学生做完后,让学生归纳翻译句子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句式
2注意重点词语,也就是每个句子翻译的得分点。 3.中考链接: 学习步骤:
A指名学生板演,重点是每组的3,4两个号,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完成。
B学生做完后,本组1号学生上黑板批阅,修改。 C教师强调,学生修改。 D学生记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 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⑶蝉吟鹤唳: ⑷岂徒语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经纶世务者 未复有能与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D.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 ⑵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2分)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1)往高处远处伸展(2)同“返”,返回(3)叫(4)难道(4分。每个1分) 2B(2分) 3(1)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2分)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2分) 4 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2分)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2分) 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4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亦不详其姓字 详:知道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C.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因以为号焉 故自号曰醉翁也 B.或置酒而招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