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8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湖南省湘潭市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答案】D 【解析】
A、废旧电池深埋不能消除污染,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错误;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资源,要合理使用药、化肥,错误;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错误;D、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正确。故选D。 9.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答案】D 【解析】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不是因为铝的性质比铁稳定,不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
实验目的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除去N2中的少量O2 B.B
C.C
试剂或方法 不另加试剂 水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D
的杂质; 【详解】
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所选用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NaOH、NaCl、NH4NO3均易溶于水,但分别使温度升高、温度变化不大、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C、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除杂所选用的试剂错误;
D、O2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故选:C。
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A.氮气 【答案】B 【解析】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观察空气成分示意图可知,R的体积分数是第二位,R指的是氧气。故选B。 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钠——可用作调味品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石灰石——建筑材料 D.于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亚硝酸钠有毒,不可用作调味品,故错误; B、小苏打能与胃酸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正确; C、石灰石可用作建筑材料,故正确;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故选:A。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点睛】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下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60℃时,10g NaCl和90g KNO3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 冷却到30℃后,_________要计算结果)。(“有”或“没有”)NaCl析出,有_______g KNO3结晶析出。
【答案】Na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解析】 【详解】
(1)由给出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平缓”型,就是温度升高,NaCl的溶解度增大较小,但是依旧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根据KNO3 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在物质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质量分数是
45.8g?100% 没有 44.2
45.8g+100g45.8g?100%。
45.8g+100g(3)对于氯化钠,60℃时溶解度为37.5g,30℃时的溶解度36g,所以10g的氯化钠在100g水中没有形成饱和溶液,因此不会析出NaCl晶体。对于硝酸钾,60℃时溶解度大于90g,所以是不饱和溶液, 30℃时的溶解度为45.8g,此时是过饱和溶液,而且会析出硝酸钾晶体(90-45.8)g=44.2g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16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元素。(填 “金属”或者“非金属”)
(2)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__________决定(填序号)。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____紧密相关(填序号)。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在上表中最外层电子为稳定结构的元素有___________种。观察上表,同一周期中,你所获得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一个单元格,其中“1.008” 表示_______________。
(5)由13号和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非金属 A D 3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失去电子能力减弱,获得电子的能力在增强,金属性在减弱,非金属性随之增强 相对原子质量 Al2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6号元素为硫元素,根据“石”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故填A;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紧密相关,故填D;
(3)氦、氖、氩三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故上表中最外层电子为稳定结构的元素有3个;
由表可知,同一周期的规律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逐渐增多,失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