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粘土覆盖结构(图10.0.2-1):排气层应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防渗粘土层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X10-7cm/s,厚度应为20~30cm;排水层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应为20~30cm,应与填埋库区四周的排水沟相连;植被层应采用营养土,厚度应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厚度不应小于15cm。
图10.0.2-1粘土覆盖结构示意图
2人工材料覆盖结构(图10.0.2-2):排气层应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大于30cm;膜下保护层的粘土厚度宜为20-30cm;HDPE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1mm;膜上保护层、排水层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宜为20~30cm;植被层应采用营养土,厚度应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
图10.0.2-2人工材料覆盖结构示意图
10.0.3填埋场封场顶面坡度不应小于5%。边坡大于10%时宜采用多级台阶进行封场,台阶间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
9
10.0.4填埋场封场后应继续进行填埋气体、渗沥液处理及环境与安全监测等运行管理,直至填埋堆体稳定。
10.0.5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使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填埋作业达到设计封场条件要求时,确需关闭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核准;
2填埋堆体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使用,使用前必须做出场地鉴定和使用规划; 3未经环卫、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之前,填埋场地严禁作为永久性建(构)筑物用地。 11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11.0.1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污染防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埋场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 2填埋场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1.0.2填埋场应设置地下水本底监测井、污染扩散监测井、污染监测井。填埋场应进行水、气、土壤及噪声的本底监测及作业监测,封场后应进行跟踪监测直至填埋体稳定。监测井和采样点的布设、监测项目、频率及分析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执行。
11.0.3填埋场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889)的要求。
11.0.4填埋场使用杀虫灭鼠药剂应避免二次污染。作业场所宜洒水降尘。
11.0.5填埋场应设道路行车指示、安全标识、防火防爆及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志。 11.0.0填埋场的劳动卫生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结合填埋作业特点采取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作业人员健康的措施。填埋作业人员应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登记卡。
12填埋场工程施工与验收
12.0.1填埋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编制施工方案和准备施工设备及设施,并合理安排施工场地。
12.0.2填埋场工程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进行施工和安装。 12.0.3填埋场工程施工变更应按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
12.0.4填埋场各项建筑、安装工程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2.0.5施工安装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对国外引进的专用填埋设备与材料,应按供货商提供的设备技术要求、合同规定及商检文件执行,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要求。
12.0.8填埋场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规定和相应专业现行验收标准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埋场地基与防渗工程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要求; 2填埋场渗沥液收集与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要求; 3填埋场气体导排与防爆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4填埋场封场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要求。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10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采用“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