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两辆马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两辆马车”
作者:钱静文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9期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进行文化渗透,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9-0150-02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标准中还把文化意识目标分为二级、五级和八级,具体包括英语国家的节假日、宗教传统、价值观、饮食习俗、礼仪习惯等,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世界意识和跨文化意识。 1 英语教学现状
在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一些教师把英语教学简单等同于听、说、读、写。而实际上,语言和文化是“鱼”和“水”的关系,二者不可分离。语言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外语就是学习语言和文化。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文化教育的不重视,以及教师自身偏低的文化素养和“考试导向”等因素造成目前的这种重“文”轻“化”的现象。
语言学家沃夫森曾指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外国人往往能够容忍、原谅并理解说外语的人在语言方面的差错,但对无视社会文化差异、使用不当的言辞或非语言行为,却不能容忍。[2]因此,外语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不断丰富自己的跨文化知识,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具体措施 2.1于日常用语中,理解文化差异
江苏版《牛津小学英语3A》的Unit 1《Hello》,教师告诉学生中西见面问候语的差异。英美国家熟人的见面问候很简单“Hello!”或“Hi”,而中国人见面时,习惯问“吃饭了没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