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块二语基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1练语言基础知识名名默写新闻阅读
语言基础知识+名名默写+新闻阅读(2)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B.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
C.在各种媒体、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上,尤其是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有关中国铁路、中国高铁的文章、言论等,多者不忍卒读。 ....
D.“互联网+预防接种”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改造的过程,目前,国外并没....有非常成熟的同类应用。
E.每年正月十六这天,阆中古城万人空巷。一大早,大人让小孩穿上新衣,戴上新帽,一....家人吃过汤圆,把备好的饮料、瓜果、糕点带上出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医疗机构将电子技术变成了控制处方外流的手段,患者需通过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才能从医院获取处方。
B.根据美国高盛公司2日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入股高盛时曾设定前提,限制高盛高管出卖其所持股票。
C.一百年在时间长河中转瞬即逝,而艾青这朵“大堰河”的浪花,却以虔诚的自省意识和博大的悲悯情怀,净化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
D.三星注重通过产品的研发提升智能家居的体验,而国内企业长虹则通过构建服务整体的服务系统来加大智能化水平。在1月初的CES展上,长虹向外界展示了在智能市场取得的突破。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存无忧,__①__谋生态——这是人民的要求。近些年来,__②__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
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__③__连日来浓雾重锁的城市污染又警醒我们:空气污染防治__④__面临巨大挑战。政府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了追求生态文明的决心,__⑤__从源头上扭转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我们__⑥__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应从健康呼吸开始。
A B C D 二、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三、新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
① 因而 所以 从而 进而 ② 虽然 当然 尽管 / ③ 可 而 / 但 ④ / 仍然 还是 依然 ⑤ 只要 / 一旦 只有 ⑥ 就 还 也 才 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
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
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
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
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从
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
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
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
的完善,阅读氛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10年的努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记者由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C.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D.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6.邬书林对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
7.邬书林认为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个体角度谈谈如何提升阅读率。 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