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宝坻区十二五规划

宝坻区十二五规划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1:26:23

宝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超常规、高水平、可持续科学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宝坻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宝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宝坻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加快富民强区,构建和谐宝坻”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主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今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亿元,年均增长26.5%,比“十五”时期的平均速度高出11.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32828元,是2005年的2.8倍。财政收入达到40.07亿元,是2005年的4.7倍,年均增长3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年均增长43.7%,五年累计完成57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的排位进一步前移,全区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8:44.6:39.6调整到2010年的8.4:48.8:42.8。工业总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高标准规划启动了四个示范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了7个特色工业区扩规提标,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搭建了平台。“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制品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服装、文体、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快速起步,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会议会展、文化教育、生态居住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展设施种植业6.5万亩、林下经济1万亩,畜牧水产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0%,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5%,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家,带动农户7.3万户。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建立并落实了涉农补贴机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实施了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乡镇街“一站三中心”的管理模式,社会保障体制、区乡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显著成绩。对外开

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利用外资4.1亿美元,到位内资额4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6%和38.2%;自营进出口企业由120家增加到521家,累计外贸出口额17.7亿美元,年均增长15.7%。服务型总部型经济快速崛起,累计发展服务型总部型企业2150家,注册资本108.7亿元,2010年实现税收13.2亿元。先后推出六批72个区级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05亿元,累计完成185亿元,对扩大全区经济总量、推动产业升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宝坻新城和京津新城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修编。宝坻新城行政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京津新城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马家店、高家庄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全面展开。累计投入11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与全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贯通了宝坻新城外环线,构筑了新城发展的总体框架;建成了宝白公路、大黑林路,分别为全区新增了一条贯穿南北和东西的大通道;五年新建和大修区级以上公路376公里、乡村公路740公里。完成了陈甫等一批变电站和电源增容工程。开通了宝坻新城公交线路和京津新城客运线路。新建成并启用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供水、供热、燃气、通信等综合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47项,专利申请量达到966件。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稳步推进,培训农民4.3万人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高考成绩等多项主要指标在全市郊区县持续处于领先位臵;五年共投入3.2亿元,完成了一批中小学新建改造工程。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加大,完成了区医院北楼及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等一批医疗卫生工程。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稳步提高,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积极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宝坻评剧、京东大鼓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济寺重建一期工程、玉佛宫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以上。连续实施10项民心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国防动员、妇女儿童、统计、安全生产、民政、残联、慈善协会、老区建设促进会、红十字会、桑梓助学基金会、志愿服务协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00元,是2005年的1.67倍;职工人均工资53143元,是2005年的2.8倍。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新增就业9.7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2万人。实施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制度,社会保障范围和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储蓄余额达到23905元,是“十五”末的2.26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完成了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任务,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净削减10%和4%,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良好以上天数比重达到83%。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沼气池1.62万口。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创建文明生态村189个。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五年植树785万株,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4.2%。

二、基本经验

总结“十一五”的工作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谋划。我们始终以宽阔的视野面向未来,用前瞻的思维谋划全局。由于超前谋划,我们拥有了两个新城、四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及一批试点小城镇,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谋划、超前谋划,坚持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我们始终坚持以观念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不断冲破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和各种障碍,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用创新的方法破解前进中的问题。惟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始终充满生机,获得持久动力。

三是必须坚持走开放经济之路。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把扩大开放摆在突出位臵。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开放经济之路、谋跨越发展之举,坚持让世界人建设宝坻,不断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才能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助推宝坻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我们始终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稳定这项硬任务,在发展中深化改革,在稳定中加快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是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协调共进,本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繁荣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民政、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使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从而形成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集中度不够高,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的任务仍很艰巨;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城镇化水平还不够高,乡镇街经济实力还比较弱,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够均衡;社会事业发展速度还有待加快,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发展环境

展望“十二五”,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对于我们既是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面临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所面临的机遇

一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调整转移势在必行,并日益向高新科技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重心。这将为我区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集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实现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

二是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为我区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多项政策措施,确定了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家振兴的产业和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除汽车、钢铁等少数行业外,其它在我区均有涉及,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对接和利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加快培育我区新兴产业集群,势必有利于我区加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

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机遇。一方面,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成熟将加快以京津唐为重心的新城市群的崛起,促进同城效应的形成。宝坻地处京津唐腹地,京津冀一体化为我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休闲度假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天津“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将促进宝坻全面融入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天津经济发展大格局,有利于我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同时,天津对区县的城市建设和公共资源配臵的力度将不断加大,部分产业也逐步向区县转移,更多的政策支持也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四是我区潜在的发展优势正逐步转化为明显发展优势带来的机遇。我区经过多年的打基础、蓄后劲,产业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两个新城和一批示范小城镇初具规模。宝坻的综合优势正在迅速扩大,良好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正在快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要应对的挑战

一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完全化解,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欧等西方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外部需求增长乏力,这对我区多年形成的加工出口型的工业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能级低、人才短缺等问题将成为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人口老龄化日

搜索更多关于: 宝坻区十二五规划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宝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超常规、高水平、可持续科学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宝坻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宝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宝坻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加快富民强区,构建和谐宝坻”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主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