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4)、能溶解有机塑料及天然橡胶。 5)、绝热指数较氨小,t排低。
6)、无毒,但当空气中含量超过30%时,人在其中停留1小时会引起窒息。 7)、不太易燃,但遇到400℃以上的明火,也会点燃。(R12会分解出有毒的光气)
8)、无色无味,泄漏时不易被发现。 7、简述R600a的性质。
1)、热力参数ts=℃ ; t凝=-160 ℃;P临< P临R12。一般压比>R12,qv < qvR12, t排 < t排 R12
2)、毒性极低,但可燃,A3级,电气绝缘要求较高。后被氟替代,但氟破坏环境,又采用R600a。 3)、与油互溶 4)、与水溶解性极差
5)、检漏应用专用的R600a检漏仪。 6)、ODP值及GWP值均为0,环保性能较好
8、盐水对金属的腐蚀性如何?常用的防腐措施有哪些? 1)、不能使溶液浓度太低,并尽量采用闭式循环。
2)、盐水溶液呈弱碱性时,其腐蚀性最小,(PH=时最小)应在盐水溶液中添加防腐剂,调整其PH值,使其呈弱碱性 3、盐水溶液以纯净为最佳。
4、盐水溶液在一定的密度时,腐蚀性最小。 NaCl水溶液密度为:~Cm3 CaCl2水溶液密度为~Cm3时腐蚀性最小。
5)、严格禁止在盐水池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材料存在,以防电离现象产生。 6)、防止制冷剂氨漏入盐水溶液而加速腐蚀。 10、简述R410A和R407C的主要性质。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07C(R32/125/134a,30/10/60),是R22的替代制冷剂 (1)泡点: ℃ ,露点: ℃
(2)与矿物油不溶,能溶于聚酯类合成润滑油。
(3)空调工况下(t0=7 ℃ )其qv及ε较R22略低(约5%),在低温工况下ε较R22低得不多,但qv较R22约低20%。
(4)由于泡、露点温差较大,使用时最好将热交换器做成逆流式。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0A(R32/125,50/50),是R22的替代制冷剂。 (1)t泡= ℃, t露= ℃。泡、露点温差仅为 ℃,可称之为近共沸混合制冷剂。
(2)与矿物油不溶,能溶于聚酯类合成润滑油。
(3)温度一定时,其饱和压力较R22及R407C均高,其他性能较R407C优越。 (4)具有与共沸混合制冷剂类似的优点。
(5)qv在低温工况时较R22高约60%,ε较R22高约5% ,空调工况时ε与R22相差不多。 与R407C相比,尤其在低温工况,用R410A的系统可以更小,但不能用来替换R22系统。在使用R410A时要用专门的压缩机。 11、共沸混合制冷剂有哪些特点?
1)、在一定的蒸发压力下蒸发时,具有几乎不变的蒸发温度,而且蒸发温度一般比组成它的单组分的蒸发温度低。
2)、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组成它的单一
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
3)、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化学稳定性较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好。
4)、在全封闭和半封闭式制冷压缩机中,采用共沸混合制冷剂可使电机得到更好的冷却,电机温升减小。 12、简述对载冷剂选择的要求。
1)、载冷剂在工作温度下应处于液体状态,其凝固温度应低于工作温度,沸点应高于工作温度。 2)、比热容要大。 3)、密度要小。 4)、粘度小。
5)、化学稳定性好,在工作温度下不分解,不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化学变化,不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6)、不腐蚀设备和管道。
7)、载冷剂应不燃烧、不爆炸、无毒,对人体无害。
8)、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对环境无污染。 13、简述盐水溶液的性质。 1)、盐水溶液有一共晶点.
2)、凝固温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盐水溶液的温度—浓度图见图2-3。3、盐水溶液的浓度及温度与一些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盐水溶液浓度越大—其热导率越小,粘度越大,密度越大,比热容越小。 盐水溶液温度越低—其热导率越小,粘度越大,密度越大,比热容越小. 4)、盐水溶液在使用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浓度降低,导致其凝固温度
升高,应定期测量盐水溶液的浓度,进行补充加盐并加盖。 5)、盐水溶液无毒,使用安全,不燃、不爆。 6)、盐水溶液对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14、简述对润滑油的要求。
1)、在运行状态下,润滑油应有适当的粘度,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尽量小。 一般情况下,低温冷冻范围使用低粘度的润滑油;高温、空调范围内,使用高粘度的润滑油。也可使用添加剂提高润滑油的粘度特性。 2)、凝固温度要低,在低温下要有良好的流动性。 3)、不含水分、不凝性气体和石蜡。 水的质量分数应在50×10-4%以下。
絮凝点:在石蜡型润滑油中,低温下石蜡要分离、析出,析出时的温度称为絮凝点。希望絮凝点尽量低。
4)、对制冷剂有良好的兼容性,本身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要求润滑油分解产生积碳的温度越高好。 5)、绝缘耐电压要高。(要求25KV) 6)、价格低廉,容易获得。
15、润滑油在压缩机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1)、由油泵将油输送到各运动部件的摩擦面,形成一层油膜,降低压缩机的摩擦功并带走摩擦热,减少磨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