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4 A七年级《古诗词复习》滕州 姜屯中学黄帆
课 题:《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
课 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
作 者:黄帆
单 位:滕州市姜屯中学2013.6.24——2013.6.25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的复习》(2课时)
课前预习:
1.归纳整理本册书的古诗词。
2.把古诗词进行分类,并写出理由。 3. 分析古诗词常见的考查形式。 相关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要求
1.能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理解诗文大意。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了解古诗词的赏析点,掌握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 3.提高古诗词赏析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修养。 评价任务:
1.本册书会考查到哪些文学常识,能够给文化常识分类。 2.古诗文默写的范围及默写的类型。 3.学会做“考官”。 4.争当赛诗会的状元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词,是文学百花园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一朵朵艳丽的奇葩,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柔,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悲壮,也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让我们再次采撷古诗的魅力,去探索诗词背后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析诗
(一)它山之石
(多媒体展示诗歌),低唱慢吟读古诗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家放声去读,看看你读出了什么?
1.谈读诗歌的感受。
2. 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3.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先用一首对七年级同学来说是课外是课外阅读的诗词,让同学们自由分析,引出对解题技巧的思考,可谓是它山之石。正因为不会,所以才会想去会。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这是复习好的关键。这是最基本的的考查形式:
阅读是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方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此环节就是在“低唱慢吟”的诵读中,由不求甚解到借助意象赏析诗歌。 答案示例:
1.农家的生活,全家生活的都很愉悦。
2.“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乡村生活的悠闲惬意。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3.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过渡:我们如何研读用字的妙处,分析诗词的情趣和作者的感情还要依助于诗歌的典型意象。 (二)意象赏读
我们知道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情感,而古人在诗词表达情感比较含蓄,这就需要借助客观的物象来表现,这物象或许是一缕阳光,一片树叶,一只秋虫?我们只能从这些具体的景或物中,去感知作者敏感的内心。这种“寓意之象“就叫做意象。
古诗词中典型的意象有哪些?找同学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 明月: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
流水、落花 :常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子规、猿啼: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鸿雁:常借指书信,常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思 折杨柳:送别、留恋、伤感。
篱笆、鸡啼、犬吠:田园的闲适、悠然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
志向、气节。 小试牛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答案示例:
1.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 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大家解决了问题的答案,那谁能解释出,你找到答案的秘密是什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