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大跃进时

大跃进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8:30:47

大跃进时,毛泽东浮夸激进言论汇编

“1955年夏,国务院在北戴河开会”,“按照各部汇报,1967年,全国粮食6000亿斤”。“毛主席对这个设想是不满意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521页)

1955年11月,毛泽东先后同15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开会,归纳了《农业十七条》,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到1967年,粮食每亩平均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要求达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800斤。还要一条是,从1956年起,12年内,开荒14000万亩,到196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8亿亩左右。(《回顾》,第524页)

——按照估计中的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一算,1967年的粮食产量,就不是6000亿斤,而是10632.8亿斤,超出主管部门原设想的指标近80%。实际上,从1949-1976年,粮食最高产量是1976年的5726亿斤,从未超过10632.8亿斤的54%。这个“四五八”,即1967年粮食10632.8亿斤,就成为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粮食浮夸高指标。

1956年1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就由《农业十七条》扩展成40条形成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发言,说《纲要》(草案)是“给农村生产和农业发展指出一个远景,作为全国农民和农

业生产的奋斗目标”。农业部长廖鲁言根据毛泽东审定的稿子,说明指出:按照《纲要》(草案)规定的亩产量计算,到1967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万亿斤。(《回顾》,第526-527页)

——毛泽东主持制定的这个浮夸高指标,就这样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

毛泽东以为做到1962年生产粮食6000亿斤(1962年实际产量3200亿斤,只占53%),1967年生产粮食1万亿斤(1967年实际产量4356亿斤,只占44%)是可能的,并“把那些坚持以已有经验和客观可能实事求是地测算经济发展速度的思想,称作‘右倾保守思想’加以批判,这就不能不导致冒进倾向的产生”。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伟大的实事求是的党。既然出现了冒进,就必然会有反冒进”。(《回顾》,第529、530页)

“1956年初,来自各部专业会议的消息,使他(刘少奇)感到这么做(按《农业十七条》做)不行,于是就和几位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一道,从防止冒进到反对冒进。”(《回顾》,第531页)

1956年6月10日,在刘少奇主持下,政治局基本通过国家预算报告初稿,指定胡乔木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将初稿中涉及指导方针的那几句话改成:“??生产的发展和其它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放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在过去几个月中,在许多部门和许多地区,都已经发生了。急躁冒进的结果并不能帮助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只能招致损

失。”(《回顾》,第536页)

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周恩来提出,“八大前设想的远景规划,1967年生产3000万吨钢、1万亿斤粮食,现在看来不可能实现,我们的步子可以放慢点。”(《回顾》,第557页)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从年初开始,大力压缩基建指标,从防止冒进到明确提出反对冒进,一股来势很猛的盲目冒进势头总算被遏制住了”,否则,“1958年‘大跃进’那样的大灾难,就有可能会提前到来”。(《回顾》,第539、540页)

“到了1957年,周总理、胡乔木、彭真到杭州去,毛主席对他们讲,1956年反急躁冒进,他的心情受到压抑,整个一年心情不舒畅。”(邓力群:《我为少奇说些话》,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人民领袖刘少奇>>回忆怀念,

1957年9、10月,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要求5年内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达到2000斤。他认为,现在一人三亩地太多,将来只用几分地种粮就够吃。”(《回顾》,第680页)

——也就是说,要在1962年达到总产13459亿斤,年增幅超过28%。而62年实际粮食产量只有3200亿斤,不到要求产量的24%。1976年产量5726亿斤,不到62年要求产量的43%。

1958年6月25日,谭震林在农业协作会议总结中说,“毛泽东要求做到

5年内人均粮食2000斤的任务,可能3年,至多4年就能完成。”(《回顾》,第688页)

——这证明毛泽东要求5年内人均粮食2000斤,确有其事。

“1958年1月举行的南宁会议,开得相当紧张。毛主席对周总理的批评非常尖锐,甚至说‘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五十米’。少奇同志支持总理,主持通过的《人民日报》社论成了批判对象。”“会后,一些地区和部门开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跃进’计划。”(邓力群:《我为少奇说些话》)

——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批评反冒进、坚持要长期反右倾,是后来一些地方大放“亩产万斤”、“亩产十几万斤”高产卫星的原因所在。

1958年2月1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冒进才是马克思主义。”“今年下半年你们就看到,要有一个大冒进就是了,我看是要比哪一年还要冒得厉害。”1958年3月9日,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说:“以后反冒进的口号不要提,反右倾保守的口号要提。”4月8日,毛泽东说:“‘冒进’是‘稳妥派’反对跃进的口号,我们要用‘跃进’代替‘冒进’,使他们不好反对。”(《回顾》,第644、641页)

——这些话都是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动员搞冒进浮夸,也证明所谓“大跃进”,就是“大冒进”,“大跃进”本身就是左倾冒进错误。

从1958年初的南宁会议开始,“不能不说毛主席已有些居高临下,已离

搜索更多关于: 大跃进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大跃进时,毛泽东浮夸激进言论汇编 “1955年夏,国务院在北戴河开会”,“按照各部汇报,1967年,全国粮食6000亿斤”。“毛主席对这个设想是不满意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521页) 1955年11月,毛泽东先后同15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开会,归纳了《农业十七条》,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到1967年,粮食每亩平均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要求达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800斤。还要一条是,从1956年起,12年内,开荒14000万亩,到196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8亿亩左右。(《回顾》,第524页) ——按照估计中的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一算,1967年的粮食产量,就不是6000亿斤,而是10632.8亿斤,超出主管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