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质疑讨论 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
今天让我们学习着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领略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着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着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着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着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并思考问题:
朗读要求:① 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② 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 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① 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 ? ? 酝酿(niàng) ? ? ?黄晕(yùn) ?
宛转(zhuǎn) ? 嘹(liáo)亮 水涨(zhang) ? 抖擞(dǒu sǒu)精神 ?应和(hè ) ? 薄(bó)烟 ? ?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 ) 宛转(wǎn zhuan) ? ? 散(sàn)在草丛里 ? ? ? ? ? 嘹(liáo)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 ? ? ? ? ? ? ? ? ? 赶趟儿 :凑热闹。
朗润:明亮润泽。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 ? ? 抖擞:振作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 ? ? ? ? ? ?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 ? ?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
黄晕:昏黄不明亮。 ? ? ? ? ? ? ? ? ? ? ? ?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② 思考: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 (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
“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③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 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 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
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春》 【板书设计】
春
盼春(1):急切
总写(2) 春草图(3)? ?
? 绘春(2-7) ?春花图(4) ? ? ? 细腻描绘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 ?新、美、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美的感受力;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分析与学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