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生理学复习纲要

动物生理学复习纲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17:48

(2)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①VB12、⑵叶酸——红细胞DNA合成的辅酶,可促进骨髓原红细胞分裂增殖;缺乏—巨幼性红细民地胞贫血。③铜离子——合成血红蛋白(Hb)的激动剂

(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产生):促进骨髓内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Hb合成,促进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

⑵雄激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和Hb生成;刺激EPO生成

(二)白细胞:有核

分类和功能:

1、 中性粒细胞:吞噬、分解(天然免疫的主要成分);具有变形性、趋化性、游走性

2、 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但不分解,缓解过敏反应,限制炎症过程

3、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能力,可释放炎性介质(组胺、5-羟色胺、肝素等)

4、 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在组织内生成巨噬细胞

5、 淋巴细胞:构成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三)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裂解,胞浆碎片脱落成的活细胞,无核

功能:凝血、止血、纤溶、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四、血液凝固与纤溶

1、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

2、纤溶:血块中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抑制物

3、抗凝系统:抗凝血酶III(、肝素、蛋白质C

抗凝血酶III: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可与丝氨酸结合,封闭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

肝素: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增强抗凝血酶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促进纤溶系统功能,防止与血脂有关的血栓形成。

4、抗凝和促凝措施:

抗凝方法与原理:

(1)移钙法:柠檬酸钠+钙→柠檬酸钙(可溶性络合物)

草酸盐+钙→草酸钙(不溶性沉淀)

乙二胺四乙酸(EDTA)+钙→螯合钙(可溶)

(2)肝素

(3)低温:降低酶活性

(4)脱纤:物理搅动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5)接触光滑表面:使凝血因子XII活化延迟

(6)双香豆素:与肝内VK结合,阻碍凝血因子正常形成,使凝血变慢,导致内出血。

促凝方法与原理:

(1)适当加温:提高酶活性,加速凝血反应

(2)粗糙表面:使凝血因子XII活化加快

(3)补充VK:促进凝血因子生成

第四单元血液循环

一、 心脏的泵血功能

1、 心动周期和心率

2、 心脏泵血过程: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全心舒张期

3、 心功能评价的指标: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输出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上的心输出量。

二、 心肌生物电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生物电:分五个时期0-4期、特点复极化复杂,时间长(200~300ms)

0期:膜电位由-90mV快速升至+20~+30mV,包括去极化和反极化。

1期:膜电位降至0mV的过程,又称快速复极早期。

2期:膜电位稳定在0mV,持续100~150ms,又称为平台期。

3期:膜电位快速恢复至静息水平的过程,又称快速复极末期。

4期:膜电位稳定在静息水平,钠泵逆浓度差转运钠、钾、钙。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 兴奋性: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自律性:在没有外来刺激条件下,心肌能自发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自律细胞:P细胞和浦肯野氏细胞

窦房结是正常起搏点,其引发的节律为窦性节律。

3、传导性:

4、收缩性:不发生强直收缩;期产收缩和代偿间隙

(三)心电图

P波:反映兴奋的心房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起点标志心室兴奋的开始,终点表示心室全部兴奋。

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T波起点标志两心室复极的开始,终点表示复极完成。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间。反映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又称为房室传导时间。

ST段:指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它反映心室各部分已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心室表面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Q-T间期:指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它反映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的总时间。它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愈慢,Q-T间期愈长,反之亦然。

(四)心音

第一心音:又称心缩音,音调低长,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房室瓣突然关闭引起的心室壁振动、心室收缩冲击房室瓣引起心室振动以及心室射血冲击动脉壁引起振动有关。它反映心肌收缩力强弱及房室瓣功能状态。

第二心音:又称心舒音,单调高、短,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心室开始舒张时,动脉瓣迅速关闭引起心室壁和大动脉壁振动是第二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反映动脉压的高低及半月瓣功能状态。

第三心音: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音调低,与血液快速进入心室引起心壁与瓣膜振动有关。

第四心音:由心房收缩引起。

三、血管生理

(一)动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1、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压形成的条件: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收缩压:心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也称高压。

舒张压:心舒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也称低压。

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2)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4)主动脉弹性——弹性好,收缩压低,舒张压高,脉压小。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比值变大,血压升高,

搜索更多关于: 动物生理学复习纲要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①VB12、⑵叶酸——红细胞DNA合成的辅酶,可促进骨髓原红细胞分裂增殖;缺乏—巨幼性红细民地胞贫血。③铜离子——合成血红蛋白(Hb)的激动剂 (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物质: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产生):促进骨髓内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Hb合成,促进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 ⑵雄激素: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和Hb生成;刺激EPO生成 (二)白细胞:有核 分类和功能: 1、 中性粒细胞:吞噬、分解(天然免疫的主要成分);具有变形性、趋化性、游走性 2、 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但不分解,缓解过敏反应,限制炎症过程 3、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能力,可释放炎性介质(组胺、5-羟色胺、肝素等) 4、 单核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