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试题
高 二 化 学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I卷 (5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u: 64 CL: 35.5 Fe: 56 N:14 C:12 S:32 Mg:24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
A.Fe3O4和Na2O2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NaHSO4和NaHCO3都属于酸式盐 D.Na2O和Al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C.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D.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3.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可以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B.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水溶液中Fe、H、SO3 、ClO不能大量共存
4.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 A.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C.NaH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5.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若光解0.02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
6. 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 ( ) A.CaO与CO2 B.SiC与SiO2 C.NaCl与HCl D.Cl2与I2
7.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1
+
﹣
2+
+
2--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设计、现象记录、结论解释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9.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铜被氯化铁溶液腐蚀的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FeCl3溶液也能与铁反应2FeCl3+Fe=3FeCl2;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有铁无铜
B. 有铜无铁
2+
3+
3+
+
实验操作设计 将少量浓硝酸逐滴加入Cu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向某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Na2O2粉末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长时间通人氯气 现象记录 产生红棕色气体 铝箔熔化但并不滴落 出现红褐色沉淀 溶液先变红,最后变为无色 结论解释 硝酸被还原为NO2 熔点:Al2O3>Al 加入Na2O2粉末前,原氯化亚铁溶液已经变质 氯气有漂白性 C.有铁有铜
﹣
2﹣
D.无铁无铜
10.某溶液中含大量Fe、Al、Fe、Na、Cl、SO4离子,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再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沉淀,最后溶液中的离子数目与反应前相比保持不变的是 ( ) A.Na、Fe
3++
2+ 2﹣
B.Al、SO4
3+
3+2﹣
C.Fe、SO4D.Al、Cl
﹣
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H2 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2.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H、NH4、Al、SO4 B. K、SiO3、Cl、NO3 C.Na+、S2﹣、OH﹣、SO42﹣
D.Na+、Fe3+、CH3COO﹣、HCO3﹣
+
+
3+
2﹣
+
2﹣
﹣
﹣
–
+
–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molCl2和足量的铁加热条件下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3NA B.常温常压下,8.8g CO2和N2O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4.4 NA C.常温下,PH=13的Ba(OH)2 溶液,0.1L,含OH﹣,0.02NA D.1 L 1 mol/L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6NA
2
14.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H、NH4、Mg、Al、Fe、CO3、SO4、NO3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可能含有Fe3+ B.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和NO3-,一定含有SO42- C.溶液中c(NH4+)=0.3 mol/L
D.c(H+):c(Al3+):c(Mg2+)=1:1:1
15.铜、镁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 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均
++2+3+3+2-2--
为标准状况下),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 )
A.8.51g
B.8.26g C.7.04 g D.9.02g
1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17.向Cu、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00mL 1.0mol/L的稀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
液后无红色出现,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则固体减少的质量为 ( )
A.6.4 g B.4.8 g C.2.4 g D.1.6 g
1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 A B C D A.A
目的 使用 性质 鉴别 提纯 古代文献 ﹣《天工开物》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利用KNO3的氧化诸药者”﹣《本草纲目》 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溶解、蒸发、结晶 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B.B C.C
D.D
第II卷 (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3
说明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KNO3能自燃 性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利用焰色反应 19.(8分)中学常见单质A、B和甲、乙、丙三种化合物有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部分产物未列出)。单质A常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甲是两性氧化物。 根据图示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单质A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2)写出单质A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利用该反应的原理,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单质A做成的容器可以储存和运输浓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冶炼下列物质通常不采用电解法的是 。 a.Na b.Mg c.Fe d.Ag (6)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
a.KCl b. KClO 3 c. MnO2 d. Mg
20.(6分) 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在pH=5.0时沉淀完全;Mg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Ⅰ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0~6.0,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6)若上述n(A):n(B):n(C)=1:2:3,则X的化学式是____ ____。
21.(9分) 水能灭火也可以引火.把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用干燥脱脂棉包裹(脱脂棉和过氧化钠不反应),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则脱脂棉迅速发生燃烧.小明对此现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的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
4
3+
2+
回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