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史复习题(初稿)
经济学史复习题
1、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间、经历的阶段及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 产生于15世纪,全胜于16-17世纪,衰落于18世纪下半期
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主张禁止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不再反对货币输出,当输出的货币能带来更多的货币时,甚至主张输出货币,又称为重工主义 基本思想:认为只有货币能够实现为货币的物品才是财富
从这一观点出发,得出如下结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第二,来自国内流通领域的利润;第三,国家要富强,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第四‘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大力发展出口品工业,利用税收等手段,保护国内工商业,增加国际收支盈余。
2、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及其代表作和贡献 威廉·配第,代表作《赋税论》、《政治算术》
贡献:用数字说明问题,开创了经济学利用统计方法的先例,提出和建立了当时最好的价值论、工资论和货币利息论。 3、 请评价一下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这一理论不仅能说明商品的价值决定,而且能够说明成本或生产要素价值的决定。配第将商品的价格区分为“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前者指商品的价值,后者指市场价格。在此区分的基础上,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生产商品所必须的劳动量,又把商品量的大小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因此被看做是劳动价值论的先驱。 在论述劳动和价值关系时,配第有两种劳动思想:一是生产金银的劳动,二是生产普通商品的劳动。前者生产价值,后者只有在所生产的物品能与金银交换时才生产价值。
4、 货币数量说最早的系统表述者是谁?其理论观点是什么?
大卫·休谟。理论观点,提出了当时最有影响的货币数量说。他认为,货币不可能永远朝一个方向流动,货币的流入将使国内物价水平上涨,而商品价格高昂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货币外流,从而使货币和商品比例重新平衡。换言之,他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不存在长久的顺差和逆差,价格和货币的流动的自发机制将使国际贸易趋于平衡。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 5、 重农学派创始人,代表作及主要理论观点
代表人物魁奈,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经济表》,《经济表分析》
魁奈理论的核心和基石是净产品学说,其主要观点是:
(1) 魁奈从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发对净产品问题展开论述,认为在自然秩序下,
交换是等价的,总是一定量价值财富和相同数量的另一种价值财富之间的交换,流通是一国财富的源泉,既然交换式等价的,流通领域没有财富的增加,因而剩余价值就只能到生产领域去寻找。
(2) 他还认为经营任何产业都要有一定的支出,在生产新的财富时,必然有一
定数量的现存财富被破坏,从新生产的财富申减去为生产这些财富所耗掉的财富,剩余部分就是净产品。
(3) 使用物本身并不是财富。一种物品只有在既具有有用性,又具有售卖价值
时才是财富,由于售卖物品一般都具有使用价值,因此,魁奈所说的财富实际上是指有价值的物品,而净产品则是一种价值的剩余或剩余价值。
6、 西方古典经济学体系最杰出的建立者、代表作及主要观点
亚当·斯密。代表作是《国富论》,《国富论》是集经济理论,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之大成,其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已经成熟,其体系已经形成。
《国富论》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财富的性质和源泉,分工与交换,货币,价值论,分配轮,资本的性质与用途,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信用货币,赋税原则。 7、 在斯密的后继者中,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是两位在经济思想上最有建树的经济学
家,也是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英国最负声望的经济学家。 8、 试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从以下两个假定出发:(1)食物为人类所必须(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人口在无妨碍时,会以几何基数增长,几乎每25年翻一番,人类依存的生活资料,即使在有利的条件下,也仅以算术基数增长,由此土地收益递减,其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基于上述规律,人口数量和所需生活资料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由于生活资料为人类生活所必需,必然存在某些限制人口增长的因素,因此应使人口增长同生活资料的增长保持平衡。 9、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及其重要贡献
李嘉图指出,一国即使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无绝对利益,仍然可以在某种或某些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利益,通过生产和出口比较利益产品获得收益。
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在古典经济学家中,唯有李嘉图笃信劳动价值论,他不是简单的判断劳动价值论,而是不断的运用和发展该理论。他不仅用劳
动价值论来说明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等问题,而且还用其说明工资、利润、地租以及国际贸易和金融等问题。他还将工资归结为生产工人必须的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将利润看成是所费劳动给定的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将地租看作是农产品价格高昂的结果,而非其他原因。他提出了当时最好的租级差理论,其比较利益学说也为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分析基础,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所以说,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10、
边际主义产生的时间及代表人物
边际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70年代,边际主义的出现是西方经济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变化。在边际主义的先驱者中以屠能、古尔诺、杜布衣和葛森的影响最为突出。 11、
马歇尔理论体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及其经济理论体系
三大特点:(1)强调了经济的连续原则,笃信自然不能飞跃的格言,肯定经济的运行是不断的变化和缓慢的渐进过程。因此,有关经济思想也有其连续性,各种不同的流派只不过是经济思想演进长河中的一些支流,最终将汇合在一起 (2)重视量的分析,改变了十九世纪经济学注重质的分析的传统
(3)放弃了19世纪经济学家们将若干经济概念或原则概括为经济规律的传统,他认为内容复杂的社会科学理论一般仅是反应一种“趋势”而已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体系是以英国古典经济理论为骨干并综合、调和了后期的各种资产阶级经济流派所构成,他从事综合,调和的目的是企图吸取其他流派的可取观点,但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体系至少有两个突出的缺点:首先是他经常假定货币的价值(边际效用)不变,对货币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而使其理论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其次他强调报酬递增趋势,这与他全力阐述的完全竞争均衡模式相矛盾。该问题直到他死后出现垄断竞争理论才得以解决。 12、
美国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理论观点
创始人是凡勃伦。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是反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主张从“制度”的分析出发建立经济学体系。他讲的所谓“制度”是指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种关系或某些作用一般思维习惯,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结构,法律和盈利活动,均属于“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主要观点:(1)反对建立在自行均衡状态假定上的整个经济学体系,认为应以“制度”或“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等为更重要的研究对象。(2)在《企业经营理论》一书中,他将“机械过程(制造财富)与企业经营热情”(盈利动机)区分开来,认为这是近代社会经济组织中的特征。(3)他不相信社会经济的波动是一种
无休止的周期运动,断定人类历史有日益走下坡路的趋势,所以有人认为他是悲观经济学者。 13、维克塞尔提出的货币均衡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其中哪个条件对当时西方经济学有重大的启迪意义?(选、辨)
维克塞尔是欧洲大陆瑞典学派的奠基者,其主要贡献室货币和利息理论。
他提出的达到货币均衡的三个条件:一是货币利率必须等于真是资本的边际技术生产率;二是利率必须能使储蓄的供给和需求相等;三是利率要能保证一个稳定的价格水平。以上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所谓的“储蓄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用现代术语表达,即储蓄等于投资,这一分析的提出,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有重大的启迪。因为,储蓄和投资必然以货币表现,两者对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或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又有直接的影响。者是将实物分析与货币分析或纯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连接起来的唯一渠道,至少是到今天为止已发现的唯一渠道。 14、财政学的创立者及其在财政理论的贡献?(选、简)
财政学的创立者是瓦格纳,其在财政理论方面的贡献是:(1)他批评了亚当·密斯租税四原则,并另立一组原则作为代替(2)他首次主张以租税作为财政再分配的工具,以降低贫富分配之不平等,此观点在现代财政理论和实践中已成为普遍公认的原则。(3)瓦格纳指出国家活动和公共活动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因而公共经费也将越来越庞大。这一观点现在被成为瓦格纳公共活动递增规律,简称瓦格纳规律。总之,瓦格纳预测国家职能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这在现代世界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15、无差异曲线的首创者是埃奇沃思(英)首先使用的。(选)
16、卡塞尔是瑞典早期在世界享有盛名的货币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首次提出购买力平价说,其主要内容是:以各国单位通货的国内购买力为依据来计算各国之间的汇率。两国中的任一国或两国的货币国内购买力的变动必然引起两国间汇率的变动。只有在两国贸易平衡时,汇率才能达到均衡并保持较长期的稳定,所谓货币购买力是以各国一般的水平来体现物价。
17、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原则是什么?(简、选、辨)
泰罗创建的管理体系当时被成为是“泰罗制”他创建的科学理论原则可概括: (1) 高工资、低成本的原则。即:高工资产生高效率,高效率将降低产品成本。 (2) 职能式的组织管理方式,即:将生产规划、技术操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改进,生产
定额的研究和制定,操作记录的登记和分析,以及其设计事务等要另设计部门分工专管,以使各个工人专心于自己的操作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 劳动过程的时间和动作分析。这是“泰罗制”所谓科学管理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其
体系科学性最具体的体现,这三个管理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同时实行,否则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18、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表对当代经济发展的作用。(选、简、辨)
投入产出分析是在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独立的学科,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渊源来自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表,以及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理论和瓦尔拉一般均衡论的市场互相依存原理。投入产出表既可用于国民经济宏观分析,也可用于一个部门的微观分析,既可是封闭型又可是开放型,既可是静态的又可是动态的模型,用途十分广阔,二战以来已有近百多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同时该表对不同部门或个别环节经济问题,如生产结构、成本与价格、计划与预测、外贸及地区间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乃至现代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均可用投入产出分析提供参考数据和对策,特别是当今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后,更给投入产出分析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19、俄林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生产要素比例理论)的主要观点?(选、辨)
俄林是卡塞尔的学生,也是瑞典经济学家。其生产要素比例理论指,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各国均从事于生产和出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富裕的产品,而进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不足的产品。由于这一概念最早得自于他的老师,故又将该理论称为“俄林模式” 20、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选、简、辨、论)
是在1936年提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后经边际效用学派的运用逐渐流行,他假定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而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它的边际单位诸因素的价格和总和。这样,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就决定于其诸要素的代替比率,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彼此代替就要放弃一方面。比如:要便甲商品增长X量就得牺牲乙商品Y量,故甲商品增加X量的边际成本,即是乙商品所放弃的Y量的边际成本,反之亦然,各国间的商品交换同样也以各国的机会成本为基础,这样就可以用机会成本代替劳动成本。 20、熊彼特的床戏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选、简、辨、论)
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坚持了数十年并贯穿到他的各个理论中的基本观点,他把创新做为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因素,所谓的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对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拓,他特别强调企业家的职能就是不断的引起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以实现创新,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其特殊含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引进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商品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以及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启示部分自己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