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后备电源介绍
其中,KW为温度影响系数,I为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稳定的实际电流。其测量方式为首先根据容量积累法测出SOCK,然后根据开路电压对SOCK进行校正,最后根据SOCB求出SOCD。
但是,SOC本身特性不仅仅受理论上材料特性的影响,还与实际的制造过程中电池的特征参数相关,为了避免纯理论公式预测SOC带来的误差,本系统采用了创新的本地化的电池SOC测试算法,即每组电池的管理系统中SOC值均是通过实际的出厂前测试得到。既避免了因为制备材料差异或者制备工艺导致的SOC估算误差过大的问题,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本系统创新地采用了分级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健壮性、维护性和扩展性。最后,相对于传统的采用MCU的电池管理系统,本系统主控芯片采用了最新的嵌入式ARM11并结合WINCE6.0操作系统及触摸屏操作方式,具有处理速度快、系统界面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及维护等特点,并可以快速地估算SOC及各项参数,及时控制电池组中每块电池的各项参数、充放电以及保护等。
11. 技术难度
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重点是:应以系统观念为基础,根据电池的内部反应机理提高电池SOC预测精度、降低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耗、改善电池的工作状况和存放环境。即主动地进行电池管理,特别是电池的过度充放电保护、热平衡和电池的工作环境的管理。提供便捷、直观的系统控制接口,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应该充分运用优
化理论,将电池管理系统的能耗与电池的能量进行优化,以取得在最优能耗下获得最大的电池放电电能。因此具体的技术难度包括:
(1)如何有效提高电池SOC预测精度,改善电池的工作状况和存放环境;
(2)如何提供便捷、直观的系统控制接口,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3)如何保证系统各电池状态互相独立不产生干扰,个别电池异常不影响系统整体运行。
针对难点1,本系统设计了一套SOC算法动态加载接口。针对不同的电池组,在出厂前进行SOC相关参数的测试并配置到该电池组的管理系统中,从而使得每一个电池组的管理系统的参数都是最适合其本身特性的,有效提高了SOC预测精度。
针对难点2,本系统采用了最新的嵌入式控制芯片ARM11,该芯片具有接口丰富、运行稳定、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同时搭配有WINCE6.0操作系统以及采用了触屏操作方式,另外,在系统主界面中,更采用了图形化示意的方式动态地展示各项电池组状态信息,从而使得用户操作更加的便捷、直观。
针对难点3,本系统采用了每块电池独立采样、通道分离,分级管理的模式,即使个别通道出现异常工作状态,也不会影响到其他通道以及上位机ARM11主芯片的工作。
12. 关键技术与实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电池管理芯片,包括芯片功能描述、芯片图、关键寄存器介绍、关键的原理图;
(2)电池保护芯片,同上;
(3)单片机功能和软件流程,同上(含开发环境)。增加软件总流程、功能介绍;
(4)电流检测及控制板,主要包括传感器介绍;
(5)ARM系统和软件功能,包括ARM板功能、软件总流程、功能介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