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汉(下)试题
【押韵】月、达、害,月部。灵、宁,耕部。祀、子,之部。 【分析】
这是《诗经〃大雅〃生民》的一章。从韵脚情况看,前四句有三个韵脚字,?月、达、害?,月部,属入声韵;第5、6句有两个韵脚字,?灵、宁?,耕部,属阳声韵;第7、8句有两个韵脚字,?祀、子?,之部,属阴声韵。全章分三个韵节,中间两次换韵。诗经属广义的?古体诗?。
2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
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押韵】破、课,箇韵。租,虞韵;如,鱼韵。粟,沃韵;肉,屋韵。 【分析】
这是白居易《杜陵叟》的一章。从韵脚情况看,前两句两个韵脚字?破、课?,箇韵,属去声韵;第3、4句的韵脚字是?租?虞韵,?如?鱼韵,为两平声韵的合韵;后四句有两个韵脚字,偶句押韵,?粟?沃韵,?肉?屋韵,为两入声韵的合韵。全章前四句句句押韵,后四句偶句押韵;有独韵有合韵,有去声韵、平声韵,亦有入声韵;中间两次换韵。单从押韵情况看肯定是古体诗。 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押韵】秦、津、人、邻、巾,真韵。 【分析】
这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全诗八句,每句五字,属五言诗。共有五个韵脚字?秦、津、人、邻、巾?,均押平声韵中的?真韵?;首句?秦?字入韵,其余各句押偶句韵,且一韵到底。从韵脚情况看应是近体诗﹙格律诗﹚。再参以平仄、对仗等诗律情况,可知是一首五言律诗。
六、标点、翻译:(共15分,标点5分,翻译10分)
1标点:
杨 朱 之 弟 杨 布,衣 素 衣 而 出。 天 雨,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反。 其 狗 不 知, 迎 而 吠 之。 杨 布 怒, 将 击 之。 杨 朱 曰:“子 毋 击 也! 子 亦 犹 是。 曩 者, 使 女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子
岂 能 毋 怪 哉?” (《韩非子·说林下》) 2 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庄子·外篇·秋水》﹚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河伯﹚欣然自喜,认为
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向大海望去,却看不见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河伯﹚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北海若﹚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等类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北海若﹚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它们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他们受到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等问题了。?
古代汉语自测试题(6)
一、填空题(共21分,每小题3分)
1古书标点的三条基本原则是字句要讲得通、内容要合乎情理、语法、音韵要合于文言特点。
2古代的散文还可再分为史传(历史)体、杂记体、实用体和论说体等下位文体。 3汉语音韵学根据研究对象和时代的不同,又可分为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四个门类。
4古人根据声母发音清浊的不同,把声母细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个小类。
5古人说韵母有“开合”、“洪细”之分,它可跟现代汉语的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相对应。
6由古四声到今北京话声调的演变规律可概括为:平分阳阳、﹙全﹚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7格律诗一般是四联八句,这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辨析题:下列词句的两种注释或标点哪种更准确些,为什么?(共12分;
每小题3分,判断1分,说明2分)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注释】①隧,名词作状语,在隧道里。
②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挖隧道。
【答案】
①更准确些。 因为:?隧而相见?的前提是?阙地及泉?,故?隧?为名词作状语,指明相见的地方是?在隧道里?。 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注释】①毋吾以也:“以”为动词,当“用”讲。“毋吾以”为宾语前置。全
句意:不用我了。②毋吾以也:“以”通“已”,即“停止”。句意:不要因我而停止﹙谈论﹚。
【答案】
②更准确些。 因为:?毋吾以也?即?毋吾已?,?以?为?已?的通假字。全句意为:不要因为我年长在场而停止你们的学习、讨论,而应各抒己见。这样解释与全篇意思相吻合,也符合孔子的教育主张和施教方法。 3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注释】①义,理当。②义,道义。这里用作状语,可译为依照道义。 【答案】
②更准确些。 因为:?义?即?道义?,与?固?同处动词结构?不杀人?的状语位置,?固?为副词,?义?为名词作状语,可译为?依照道义…?。 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标点】①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②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答案】
②更准确些。
因为:②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标点为两个?主〃谓? 倒装句,不仅句法结构搭配合理,而且语义表达也明确完整。但标点①不但前一句谓语语义重复,而且后一句结构和语义也都欠完整性。
三、简释下列名词术语:(共20分,每小题4分)
1义疏体:
?义疏体?亦称?注疏体?,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解体例。 此类注释体例多为汉代以后的注释家所用,唐宋时期最为多见。 ?义疏?有疏通经文及注文的意思。?经?指经典原文,?注?指前人的注释(多指汉代注释家的注释)。
?义疏体?﹙?注疏体?﹚的?疏?又叫?正义?。如唐〃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是在晋〃杜预《春秋左传注》的基础上所作的?疏?,是较为典型的义疏体。今存《十三经注疏》就是重要的?义疏体?著作。 2重唇音:
指古声母中唇音声母的一个类别,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双唇音?。从中古音声母系统看,?重唇音?包括了?帮、滂、并、明?四个声母,与唇音声母的另一个类别?轻唇音?(即今?唇齿音?)的?非、敷、奉、微?四母相对。从上古音声母系统看,上古音的唇音只有?重唇音?一类,而无?轻唇音?,故清代学者有?古无轻唇音?之说。 3阳声韵:
音韵学上把古代韵母按韵尾的不同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大类别,凡韵尾是鼻辅音的韵母都属?阳声韵?。古音的?阳声韵?含有-ng、-n、-m三个鼻辅音韵尾,现代音北方话一般只有-ng、-n两个鼻辅音韵尾,古-m韵尾现代音北方话多合并进了-n韵尾。 4平水韵:
《平水韵》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在于南宋壬子年间﹙即公元1252年﹚,在官修《礼部韵略》基础上编成的一种韵书,书的全称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作者刘渊为平水人,故别称《平水韵》。《平水韵》将《广韵》系统的206韵合并为106韵,为诗人作诗选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平水韵》又称?诗韵?,是中古时人们写诗用韵的基本依据。 5犯孤平:
?犯孤平?是格律诗写作中平仄搭配的禁忌之一。主要是指五言诗乙型句?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一字或七言诗乙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字,不能将?平?声换成?仄?声,否则就犯了全句除了韵脚字是?平?声之外,句中只剩下一个平声字的?孤平?之忌。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用到的修辞方式:(共20分,每小题4分)
1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列传》
用两种修辞方式。
①?百岁后?为婉曲辞格中的?使用避讳语?,因讳说?死?而用?百岁?替代之。
②?鱼肉之?为暗喻。?鱼肉?即?像鱼肉那样任人宰割?,是比喻。?鱼肉之?中?鱼肉?属名词用如动词。
2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苏轼《教战守策》)
用两种修辞方式。
①全句?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是对偶;
②?缩颈而股栗?与?掩耳而不愿听?是夸张。 3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枚乘《七发》)
用三种修辞方式。
①?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与?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是对偶; ②?皓齿蛾眉?与?甘脆肥醲?是代称﹙借代﹚,前者代称?美女?,后者代称?丰盛甘美的酒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