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冯博琴)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 常用网络设备
2. 既然中继器可以进行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使信号能够传输到更远的距离,为什么不能使用任意多个中继器使网络的范围无限地扩展?
答:这是因为使用中继器扩展网络必须遵守MAC介质控制方法的定时特性,以太网的冲突检测机制限制了网络电缆总长度。
4. 广播域和冲突域有什么区别?网络中的广播信息太多时能使整个网络性能急剧恶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答:这种现象称为“广播风暴”。
6. 用网桥/交换机实现网络分段与用路由器实现网络分段,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答:本质区别在于用网桥/交换机实现网络分段不能隔离广播域,无法抑制广播分组的泛滥;而用路由器实现网络分段可以隔离广播域,所以能够抑制广播分组的泛滥。
8. 用透明网桥连接网络A和网络B。当网桥刚打开电源时,如果收到了网络A中某站点发往网络B中某站点的帧,网桥将用什么方法转发该帧?为什么?
答:因为网桥刚打开电源时,其内部的地址数据库是空的,所以它找不到与接收帧的目的MAC地址相同的表项。根据透明网桥的工作原理,它将使用泛洪法把该帧转发到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他端口。 10. 交换机能在两个不同速率的端口之间使用直通方式来转发帧吗?为什么?
答:不能。在直通方式下,交换机只要收到一帧最前面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执行转发操作,而不进行帧的缓冲,因此收发端口的速率应完全相同。
12. 试比较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方式和直通转发方式的优缺点。 答:优缺点如下: 存储转发方式: 1) 2) 3) 4) 1) 2) 3) 4)
转发前要对帧进行错误校验,因此出错的帧不会被转发,使带宽不会被浪费。 具有帧缓冲能力,因此允许在不同速率的端口之间进行转发操作。
帧完整地接收后才开始执行转发操作,因此传输延迟较大,并且随转发帧的长短而有所不同。 交换机内的端口缓冲区的大小是有限的,当负载较重时,帧会被丢弃。即负载较重时,其性能会下降。 转发前不进行错误校验,因此出错的帧也被转发,造成了带宽的浪费。 无帧缓冲能力,不能在不同速率的端口之间进行转发操作。
收到一帧最前面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执行转发操作,因此传输延迟小,并且所有帧的转发延迟时间都是一样的。
无丢帧现象。性能不会随负载的轻重而变化。 14. VLAN是如何抑制网络中的广播信息的?
答:根据VLAN的定义可知,每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所以一个VLAN中的广播流量不会被发送到其它的VLAN,只被限制在本VLAN范围内。 16. 交换机在VLAN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实现VLAN的划分,交换VLAN成员信息,在VLAN内进行数据帧的交换。 18. 用路由器组网与用网桥(交换机)组网有何区别? 答:区别如下: 1)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使用MAC地址作为转发的依据。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使用网络地址作为转发的依据。
直通转发方式:
21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课后习题答案
2) 3) 4) 5) 6)
路由器的传输带宽低于网桥。
路由器对特定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要低于网桥,因此适用范围较广。 网桥不能抑止广播流量,但路由器可以。
用网桥连接起来的多个网段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感觉不到网络中存在多个网段。用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多个网络对用户不透明,各网络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并拥有自己的网络层地址。 路由器不是一个“即插即用”设备,它的安装配置过程比网桥复杂得多。 20.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默认路由?
答:在局域网的边界如果只有一个路由器,为了简化路由器的路由表,可以将连接到外部互连网的路径设为缺省路径(即默认路由),于是只要分组中的目的地址不在路由表中便用缺省路径转发。 22. 在什么情况下接入因特网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
答:使用电话拨号线路接入因特网时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
第五章 答案
1. 广义的网络互连可以在那几个层次上实现?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网络互连设备? 答: 广义的网络互连可以在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层次上实现,例如: 1) 2) 3) 4)
物理层:使用中继器或集线器在不同的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在物理上实现同类局域网络不同网段的互连;
数据链路层:使用网桥或交换机在局域网之间转发数据帧,可以用MAC地址寻址,高效实现不同局域网络之间的互连与通信;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转发分组,用IP地址寻址,可以实现不同类别链路的网络互连,这也是因特网的主要技术基础;
传输层及应用层:使用网关提供更高层次的互连,用端口号或其他特定标识寻址,主要应用在不同类别的网络(例如:因特网与SNA的网间通信)的互连。 2. 为什么说因特网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层上实现可靠的传输服务?
答: 因为因特网的网络层使用数据报通信,没有应答,重传等保证机制,所以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服务;因特网的可靠传输服务主要由TCP协议来完成,TCP协议不仅保证可靠传输,还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服务,这样TCP与IP协议的结合就可以完成可靠的网络传输服务。
3. 因特网中存在三种地址和两种地址转换机制,这两种机制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这三种地址存在的意义何在?
答: 因特网上普遍存在的三种地址分别是主机域名、IP地址、和局域网卡上的MAC地址(拨号上网不需要这种地址),两种地址转换机制分别是DNS和ARP,DNS用于完成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应用;ARP则是完成局域网内主机IP到MAC地址的转换,是一种局部性的应用。 因特网为什么使用了三种地址进行通信?这是因为:
首先,主机域名可以帮助人们记忆网络主机地址,因为它一般使用英文缩写;
IP地址则是完成TCP/IP网络通信所必需,使用IP地址可以惟一性的确定通信所需要的网络主机或路由器(接口),所有的域名也必须转换成为IP地址之后才能用于网络通信(IP协议使用IP地址进行数据传输); 而MAC地址最为有趣,可以注意到在点堆点的通信协议中(如PPP),其实并不需要MAC地址,从理论上,MAC地址对于因特网来说,显然是可有可无的。之所以需要MAC地址,是因为需要支持多种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保持网络链路层发展的独立性,例如在局域网络中还存在IPX/SPX、AppleTalk等网络技术,保留了MAC地址,就可以使得网络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保留最大可能的多样性和选择余地。
22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课后习题答案
4. 请分别计算MAC地址、IP v4和IP v6的地址空间?
答: MAC地址、IP v4和IP v6的地址空间与其相应的协议地址位地址长度有关,这三种地址的长度分别为:48、32、128位,所以相应的地址空间分别为 248 281,474,976,710,656个 232 4,294,967,296个
2128 340,282,366,920,93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
5. 为什么ARP查询要封装在广播帧中?为什么ARP的应答帧中需要包含特定的MAC地址? 答: ARP模块运行在每个局域网上主机的网卡接口上,并在某个共享介质的因特网子网的范围内工作,在该子网内,所有主机(接口)的IP地址的网络号(netid)相同。由于工作范围局限于某个局域网内(不跨越路由器),所以所有的ARP查询只是在局域网内运行,不需要形成IP数据报,所以,ARP查询是封装在链路层帧运作的。而ARP的功能在于将特定的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所以先决条件是已知IP地址,后求MAC地址,所以在查询的MAC帧必定包含IP地址,并以广播的形式在局域网上传播,而应答帧(如果可能产生的话)则必定包含与该IP相关的MAC地址。 6. 因特网所提供的网络层服务是怎样的?
答: 因特网所提供的网络层服务所提供的是端到端(end-to-end)的不可靠的IP数据报服务。 7. 因特网可以提供那些传输层服务,因特网应用层协议对这些服务是如何选择的?
答: 因特网上进程到进程(process-to-process)的数据交换是通过TCP(可靠的)/UDP这样的传输层协议完成的。因特网应用层协议对这些服务进行选择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数据丢失(某些应用要求100%数据完整,某些则允许一定范围的数据损失)、带宽需求(某些应用对网络带宽比较高,有些则对带宽要求可以比较灵活)、实时性要求(有些应用则对数据到达的时间上比较敏感)。对上述要素的综合考虑后,可以对传输层服务协议做出选择。
8. 为什么大部分DNS应用都选用UDP作为传输层协议。
答: 根据对上题的分析可知:DNS不涉及具体数据的传输,不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如果,DNS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可以设置超时重发。DNS应用数据量并不大,但是应用频度很高,对带宽的要求不高。DNS对实时性有一定的要求,因为DNS服务效率的低下会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服务效率。综合以上因素,对大部分DNS应用都选用UDP作为传输层协议就不难理解了。 9. TCP为什么要采用“三次握手”的方式进行联接的建立和断开?
答: TCP连接要采用“握手”的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通信参数(例如计数器初始值)的设置和交换(两次握手),第三次握手的意义在于表明连接建立成功,通讯正式开始,而第三次握手往往伴随正式数据发送而行,被称为“捎带应答”。
TCP连接断开的实际上进行了“四次握手”,其中的原因是,TCP建立的是所谓“全双工”通信方式,通信双方都有可能向对方发送数据,而一方结束通信需要“两次握手”进行交互,双方都要表示出“结束”的意愿,所以需要“四次握手”。
从这里可以看出,“可靠”传输协议的通信规范的设计是十分严谨的。 10. 在因特网协议中,各层的PDU分别是什么? 答: 在因特网协议中,各层的PDU分别是: 应用层:报文(message)
传输层:段(segment),数据报(datagram) 网络层:报文分组 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比特(bit)
11. TCP的面向连接的特点与虚电路面向连接的特点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23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课后习题答案
TCP的面向连接的特点表现在:连接的状态存在于网络边缘的主机中,网络中的路由器并不保留传输中的连接状态,因此可以保证高度的灵活性和网络的健壮性,但不能保证传输带宽和实时性。某个路由器的失效不会影响到已经建立的连接。
虚电路面向连接特点表现在:连接的状态存在于网络中数据经过的所有节点上(包括路由器),因此可以保证传输带宽和通信的实时性。但是某个路由器的失效会影响到已经建立的连接,只有重新建立新的虚电路连接后才能继续进行通信。
12. IP v4都有哪些地址分类?CIDR是怎么回事?子网掩码有什么用处? 参考答案:
IP地址共有五类。通常A类、B类地址用于大型网络,C类地址用于局域网中。E类地址作为保留,D类地址用于组播业务。A类~C类地址根据网络规模来选用,一般来说,每台主机只分配一个IP地址,而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上的每个接口,要分别拥有一个它所在网络的IP地址。
子网掩码用于判断两台机器是否在同一个子网中,子网掩码同IP地址一样是一个32比特的二进制数,只是其主机标识部分全为“0”,其网络标识部分全为“1”。A、B、C三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分别为:a.b.c.d/8,a.b.c.d/16,a.b.c.d/24。
使用CIDR进行IP地址分配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网络地址不再受A、B、C类的限制,IP地址的子网掩码也不必受8位、16位或24位的限制,所以其子网掩码格式被改为:a.b.c.d/x,其中x是子网掩码的位数。 13. IP v6对IP v4做了那些改进?IP v6的实现主要采取那些方法? 参考答案:
IPv6对IPv4最为重要的变革表现在它的格式上: ? ? ? ?
扩展的地址空间。IP地址长度从32位扩展到128位。
一个流线型的40字节报头。由于一些IPv4的字段被取消或成为选项。
子段分化/子段重组(Fragmentation/Reassembly):IPv6不允许路由器再进行子段分化/子段重组,这校验和(Checksum):由于TCP和UDP都具备了校验功能,在IP再进行校验显然是一种可以省略
在IPv6中还摈弃了某些包含在IPv4中的字段:
些操作只能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这种简化无疑加速了网络转发的速度。 的冗余。
14. 路由协议主要可以分那两大类,各自完成那些任务? 参考答案:
因特网是一个个局部的、区域的、国家的和国际的ISP“网络”互联而成的松散的联盟。实际上,在因特网中还有另外一种网络组织形态,那就是所谓的“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AS是由一组路由器组成的集合,处于同样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控制之下,并运行同样的路由协议。
在因特网中的路由协议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运行在AS内部的,完成AS内部的路由选择;另一类则是运行在AS之间的,完成穿越不同AS的数据报的路由导向。
15. 企业、学校一般通过何种形式接入因特网,家庭用户可以通过那些方式接入? 参考答案:
企业、学校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一般通过局域网和路由器接入因特网;家庭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拨号、ISDN、ADSL和光纤电缆混合网络等接入因特网。
16. 在因特网配置完成后,可以通过那些命令来测试因特网上的主机是否能否连通?该命令的工作协议是什么? 参考答案:
ping、tracert等命令可以用来测试网络主机是否可以连通。这些命令的工作协议是ICMP。
17. 在Windows 95/98/Me系列的操作系统中,在配置TCP/IP的过程中,那些参数的十分必要的,所谓“默认网关”的IP地址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因特网上的主机如何能够自动获得IP地址,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