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上六次牛市成因分析
历史上六次牛市成因分析
历史上六次牛市成因分析
中国股市迄今已有25年的历史,实事求是地说,A股从它一出生起就是一个有基因缺陷的孩子。离奇的倒是,这个只管快速长大,也不管健康与否的畸形儿,“癫痫性”出现过六次短暂的牛市,这也就是一直以来人们常提常新的话题。为了研究股市,但更在于搞明白中国股市,我认为由此必要说清楚一些真相,也给投资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投资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牛市是有定义的,一个是从时间上说,跨度要长,持续时间至少应该一年以上,几个月行情就很难称得上了;一个是从指数涨幅上说,涨幅至少应该超过100%,涨幅过低也极不可能是。从这两个条件出发,A股历史上的牛市,统计下来应该有这么六次。 第一次牛市:
时间周期:1991年至1993年。
上涨幅度:上证指数从100点攀升到1558点。 成因分析:
社会背景:那是一个经济社会重新洗牌的年代。证券市场借着改革开放之风,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试验田”开市了。由于股票交易数量少,在股票市场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的热钱蜂拥而至,在不长的时间内,投资者开
户数量从0到几百万户,将当时仅有的几十家股票的价格,短时间推高到十倍以上,市场炒作登峰造极。 脉冲真相:开市发令枪与赚钱效应的驱动
简单结论:“实验田”种出了快速发家致富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启动了炒风盛行的投机市(单边市——单边上涨,单边下跌,)也就是暴涨暴跌,牛熊分明。搭建了一个最为典型的行政市架构市场——国家开,百姓赌。第二次牛市:
时间周期:1996年初到1997年5月。
上涨幅度:上证指数从512点涨到1510点,深圳成指从900点狂飚到6100点的高位。 成因分析
社会背景:得益于计算机通讯技术快速进步,证券公司营业网点开始向全国扩张,股票买卖的地域从原来的上海、深圳扩展到各大城市,投资者开户数量从几百万户增加到2000万户,加上银行利率的大幅下降,储蓄资金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涌进股市避险。
脉冲真相:证券交易网络化与利率大幅下降
简单结论:开启了一轮“大盘搭台,小盘唱戏”的新玩法,市场向炒新、炒小、炒垃圾方向快速演变,讲故事成了市场最大的买点,内幕消息充斥于市,资金坐庄爆炒肆虐。第三次牛市:
时间周期:1999的5月至2001年6月 上涨幅度;上证指数自1047点涨至2245点 成因分析
社会背景:国家政策引导着市场,带着散户蹦极。这就催生了后来被称之为著名的5,19行情。一个全民炒股的新时代终于来临了。人不分老幼,地不分东西。人们似乎赶上了一个“财富从天而降”的好日子。这就是火爆的场面。信不信由你!
脉冲真相:证券公司营业网点更加普及与投资者开户量从2000万户越升到6000万
简单结论:资本市场是一个门槛低,但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市场,有意思的是,中国牛市里不乏涌现出千百万散户大师,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呼风唤雨,这成为资本市场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使5.19行情更富有传奇色彩和魅力方程式。第四次牛市:
时间周期: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
上涨幅度:上证指数自998点上涨到6124点,深圳成指从2590点上涨至19600点。 成因分析
社会背景:经济从2003年始,在管理层“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思想的指导下,基金的规模在短期内得到爆炸性增长,资产规模从1999年的576亿扩张到 2007年的3万亿以
上,同时投资者开户数量从6000万到1.3亿户,网络委托买卖得到普及,交易更加方便和快捷。
脉冲真相:基金爆炸性增长与网上交易更加便利
简单结论:机构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市场散户化的倾向。炒新、炒小、炒差等投机行为更上一层楼,快进快出博弈短差现象普遍,机构实际上成了市场上的最大散户,产业资本开始走出前台,投机之风极其猖獗。第五次牛市: 时间周期: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
上涨幅度:上证指数自1664点上涨到3478点,深圳成指自5577点上涨到13943点。 成因分析
社会背景:管理层采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1月至7月,新增贷款高达7.73万亿元,而2007年和2008年两年新增贷款总额仅为8.54万亿元。同期新基金大量发行,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市场就是不差钱。 脉冲真相:增量资金来源与新基金大量发行
简单结论:市场资金充沛,又找不到合适的安全投资目的地,市场大规模资金只能流向具有投资价值洼地的股市,再加上股市有足够大的“蓄水池”功能,这就产生了“水涨船高”的快速上涨的“资金推动型”股市,“资金牛”再度狂躁。第六次牛市:
时间周期:2014年7月22日至2015年6月12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