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6:20:10

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关系: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

2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生产物质资料而能力;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物质

利益关系;

3)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①要求:适合—保持稳定,不适合—变革; ②意义: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存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方法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①要求:适合—保持稳定,不适合—变革; ②意义: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2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①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着差别,要坚持历

史的具体的观点,不应简单化;

②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 ③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④评价历史杰出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27、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 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

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 的变化和发展。

28、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1)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

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群众路线:1)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2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的二因素(★★★) 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②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关系: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30、商品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理解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

部门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单位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 ↑ ↑ ↓ ↓ 不变 3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①它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②它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③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2、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货币的本质:社会生产关系

★区分:货币的定义是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两种基本职能。

3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及其局限性(★★★★★)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内容:①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价值实现: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3)表现形式:①价格围绕价值中心上下波动。

②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a.价格终究是由价值决定的,受供求关系影响; b.从全面和长期来看,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4)作用:①配置资源;②激励创新;③优胜劣汰。 5)局限:①浪费资源;②垄断技术;③两极分化。 3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特殊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特殊使用价值:它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具体劳动转移为生产资料;

②抽象劳动创造v + m(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36、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划分依据及其划分的意义(★★★) 资本的本质:通过物质表现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不变资本(C):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V):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划分依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划分意义:①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

不可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②为确定资本对雇佣劳动着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7、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计算

①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

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②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100% m’=m / v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因此,又称为剥削率。

③意义:表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38、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含义: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2)条件: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3)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提供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①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个暂时现象; ②全社会资本家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③一旦相对剩余价值产生,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资本家之间将展开新一轮的追逐超额 剩余价值的竞争;

④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作为各个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3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基本形式 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4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及其源泉 特征:扩大再生产

源泉:剩余价值其源泉是资本积累

41、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及其社会后果(★★★)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V)。

①资本技术构成:是指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 ②资本价值构成:是指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比率。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大,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提高,可变

资本的比重相对下降。

社会后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

少,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42、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4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 三个阶段:①购买阶段:为生产做准备,G资本发挥职能作用;

②生产阶段:生产产品m,是决定阶段; ③销售阶段: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

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4、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并存,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继起。

①必须保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的并存性:资本所有者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

②必须保持资本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并存着的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必须同时连续不断地顺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变更它们的职能形式并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4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理解 1)周转时间

劳动时间

生产时间 Pm储存的时间

非劳动时间 自然力作用时间 周转时间 停工时间 购买时间

流通时间

销售时间

2)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所占比例; ②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③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核心问题及理论前提 出发点:社会总产品(C + V + m)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 理论前提: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物质构成

①价值构成:分为不可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②物质构成: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①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 ②生产消费资料额部类。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及周期性的爆发的物质基础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48、利润和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p):当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

利润。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关系: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 2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 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生产物质资料而能力;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