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8)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3课 成长变化
(一) 教学目标:
情意: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的成长变化的关注,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感。 认知:通过对人外貌变化的观察,了解生命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技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以平面描绘或立体造型 的方法,表现成长变化的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用平面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变化。 难点:在创作中学会合理选择并能综合利用材料。
1. 议论一下:人在成长过程中,相貌、身材、神态会发 生哪些变化? 2. 画出或用其他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3. 既要注意各年龄段的外貌特征,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 的延续性。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录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观察人的成长变化 。
1.人由出生到年老的过程演示,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二、启发学生思维。
1.说一说儿时的模样 。可参照儿时的照片,以及家人的描述。 2.画一画现在的自已 。 3.想像一下自已未来的模样。
4.讨论:人在成长变化中,身材、相貌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欣赏范作。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以供欣赏
2.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创作的?用了哪些作画工具,用了哪些作画方法? (1)适当地进行夸张,大胆想象
(2)多种材料的运用: 彩纸、水彩笔、蜡笔?? (3)彩纸粘贴、撕纸粘贴、纸版画??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照片,以及想象,画出成长过程的系列图画。 五、作业评价 。 1.作业展示 。
2.学生个别讲解自已的作品。
13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4课 成长变化(二)
教学目标:
1.情意:回忆自己的过去,认识现在的自己,想像自己的未来,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 艺术形式展示自己所憧憬的未来。
2.认知:认识到人在成长变化中各个年龄段的外貌变化特征,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 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
2. 技能:用黏土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
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用黏土和泥工的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准备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陶艺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欣赏一组陶艺。 2.赏析交流。 3.揭示新课。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
1.欣赏几组范作,讲解陶艺历史。
2.了解陶艺的制作工具 :竹刀、拍子、修饰和塑削工具 3.了解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手捏法 三、学习用黏土创作 。
1.明确创作内容:根据想像,用黏土表现自已的成长变化。 2.明确创作要求:
用黏土表现自已的过去、现在和想像中未来的模样,既要注意各年龄段外貌的变化,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注意点:制作时水分不可太多,以防开裂。) 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评价。 1.明确评析要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成长过程各个时段的特征,用黏土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变化。 2.作品展示,学生讲解自已的作品创意。 3.指导完善作品。
14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江苏古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和艺术 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了解古代石刻艺术的选材、画石、雕刻的制作过程,并用黑水彩笔作画石练习。 产生对石刻作品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及特色,学习画石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画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块普通的石头,这块石头有生命吗 你听过石头中有生命吗?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个答案肯定会“水落石出”。 二、自主学习 。
1.简单介绍陵墓石刻: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把都城建立在南京。 2.学生欣赏。
(1)人:武将、文臣:你看武将和文臣从着装、动作、神态方面来分析有什么不同? (2)神兽:麒麟,辟邪。
神兽,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左边的一只叫麒麟,右边的一只叫辟邪。 麒麟是皇帝陵墓前的神兽,辟邪是王侯墓前的神兽。
石虎、石象:明朝的石虎少了些气势和动感,但多了几分温驯和可爱。 (3)神柱:
南朝陵墓神道石柱由柱头、柱身、柱座三部分构成。
南朝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呈圆形,碑身呈长方形,碑座龟趺形。 4. 检查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 (1) 右图中的石兽叫什么? (2) 石碑底下压着的是什么动物? (3) 下面哪种动物有翅膀?
(4) 看了刚才的资料,你觉得石头中有生命吗? 4.讲评刚才的习题,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灵活讲解。 三、作业练习: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进行石头联想绘画创作。 1. 欣赏几幅石头联想绘画作品。
2. 教师示范:拿起一块石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进行因石想象?
(1)正、反看,倒、正看,斜、侧看,从各个角度对石头进行观察、想象,结合石头的
形状、肌理、色彩和质地,找到最佳的绘画角度,最符合你的形象设计构思,才算找到最佳的点子。 (2)教师提示:可在石头上铅笔画出草图,选择一个满意的上色。先勾线再涂色,也可 以先涂色再勾线,还可以直接涂色不勾线,都可以。
3. 学生练习:和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想象一下,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可以把你手中的石头变成什么呢? 四、作业展评,活动总结:
1.展示作品,学生点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2. 讨论交流:石头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15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6课 奇妙的图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奇怪的图形的特征 2)学会设计奇怪的图形
3)通过学习能创作一个独特的奇怪的图形 4)设计的图形简练、幽默,使人一目了然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奇怪的图形。能设计一个独特的奇怪的图形 教学准备:范画、水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奇怪的图形,思考:你最欣赏哪个图形?为什么欣赏? 2.讨论交流,导入本课。 二、欣赏、讨论 。
1.导入:奇怪的图形被广泛使用于广告、招贴和插图,针对具体的图形。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吗?
2.学生欣赏画作,思考问题。 (1)这些画奇在什么地方? (2)它的新意何在?
(3)它的设计特点及作者思路的探讨。 3.学生交流,欣赏讨论。 三、实践练习,巡回指导 。
1.要求:设计一小图形,要求简练、幽默。
2.提供一定的图形给学生参考,以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一部分作业。 四、赏析评价,完善作品。 1.评价建议:
(1)你觉得你的作品称得上是奇妙的图形吗?
(2)你的作品画得是否简练,构思是否巧妙?表现出新奇的创意了吗? (3)你能否用简单的语言或文字来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五、拓展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一个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奇妙图形,也可以用奇妙的图形为自己或他人做名片。 要求:简练、巧妙。
1. 先构思画一些草图,和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2. 选自己满意的草图,加工成正式作品; 3. 可以画黑白稿,也可以用色彩来表现。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