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份试卷合集】吉林省吉林市2019-2020学年物理初二上期末检测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
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
2.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②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 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像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
A.向下并且向右移 C.向上并且向左移
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 )
B.向下并且向左移 D.向上并且向右移
4.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
A.B的上方 B.B的下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5.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
A. B.
C. D.
6.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8.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0.腰鼓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它展示出了陕北人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关于腰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腰鼓,可以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B.敲击大小不同的腰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腰鼓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
11.瓶装啤酒放入冰柜内冷却时,不要放置时间过长,防止由于玻璃瓶内的啤酒凝固而引起酒瓶炸裂,在此过程中,啤酒的质量_____,密度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周末天气晴朗,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到室外做探究实验,他发现树萌下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他将老花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移动眼镜,在纸上会呈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则老花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13.放映电影时,幻灯机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利用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俗话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可以用_____ (选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直射”)来解释。
1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看到水停止沸腾.这个现象表明:水面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将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厨房中人们使用的________ 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
15.如图所示为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________的声音。用大小相同的力对着如图所示的8个玻璃瓶瓶口分别吹气发出的声音主要是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6.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_____km/h.
三、计算题
17.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实验,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g=10N/kg) (1)乙图中碗受到的浮力; (2)碗的质量; (3)碗的密度。
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某小组同学用天平测不规则物体的质量.测量前将标尺上的游码归零后,发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则应向____调节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使横梁水平平衡.测量过程中,该小组的同学加减砝码都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若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则接下来的操作为____.若某次测量中右盘内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且测得物体的体积为 20cm3,则物体的密度为____g/cm3.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____的工具,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通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动力和阻力,在杠杆支点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情况下杠杆平衡的条件.
20.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选填 “上”或“下”)移动。
(3)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_(填一种器材名称)上。
21.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具有________特点;
(2)为了便于观察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关于玻璃板前后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否点燃,你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华发现在桌面上无论移动蜡烛B,均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调整好后,小华改变蜡烛A与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蜡烛B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总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移去与A的像重合的蜡烛B,在该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小红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min) 温度(℃) 0 64 2 68 4 72 6 76 8 80 10 80 12 80 14 80 16 84 18 88 20 92 22 96
由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_____(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_,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_____(“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23.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何变化?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因为_____和_____都能传声,第一次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过来,这是因为______。
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