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6:37:24

派的实质并向青年揭示了革命必胜,国民党一定会失败的必然结局。

二、文艺工作方面,揭露了反动文化的实质,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当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时候,新月派的梁实秋却树起人性论的旗帜。鲁迅在《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对梁实秋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驳: “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倘以表现最普通的人性的文学为至高,则表现最普遍的动物性—营养,呼吸,运动,生殖—的文学,或者除去‘运动’,表现生物性的文学,比当更在其上。倘说,因为我们是人,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那么,无产者就因为是无产阶级,所以要做无产文学。”

“例如梁先生的这篇文章,原意是在取消文学上的阶级性,张扬真理的。但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只要一瞥,就知道是资产家的斗争的‘武器’,——不,‘文章’了。”

毫不忌讳地揭露梁的人性论的资产阶级的实质。

三十年代,一批资产阶级在文坛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鲁迅在杂文中揭示了他们的帮闲,走狗的实质。例:

“义仆是老生扮的,先以谏诤,终以殉主,恶仆是小丑扮的,只会作恶,到底灭亡。而二丑的本领却不同,他有点上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篾的是百姓,有谁被压

①《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第204页

②《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第206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迫了,他就来冷关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摇起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

“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知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供养,分着余炎的时候,也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

鲁迅对这类“二花脸”们的卑劣本质的揭露,可谓入骨三分。

鲁迅曾说:“民族主义文学”为“宠犬文学”和“流尸文学”。他 又认为“第三种人”。即使好像不偏不倚,其实总有偏向,平时遮掩起来,一遇切要事故,便会分明显现。他指出一些人提倡小品文,实际上是“要它成为‘摆设’,供雅人的摩挲,并且想青年摩挲这‘小摆设’,由粗暴而变风雅了。”他认为当时有些文人是脚踏两只船的翻着跟头的小资产阶级,有的则是有“革命小贩”或“洋场恶少”的特点。他指出“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在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这种生动深刻的揭露在鲁迅杂文中随处可见,顺手即来。

以上鲁迅先生以其幽默讽刺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出发动文化的实质——只为反动政府摇旗呐喊,无视人民的苦痛。

三、社会生活方面,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首先,鲁迅看到国民身上的弱点——奴性。他的许多杂文中一再对

①《淮风月谈·二丑艺术》第197页

②《淮风月谈·二丑艺术》第197页

第 6 页 共 10 页

此贬斥。在《淮风月谈·我谈“堕民”》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旧时浙东为奴隶的“堕民”,所走动的主家是有一定的,不能随便走。婆婆死了,就使儿媳去,像遗产传代一样。必须非常贫穷,将走动的权利卖给了别人,才和旧主人断绝了关系。假使你无端叫她不要来了,那就等于给了她重大的侮辱。

“就是为了一点点犒赏,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这是堕民以外的自由人所万想不到的罢!”

他的这段话何等真实而沉痛。

而《淮风月谈·爬和撞》一文中,鲁迅又指出,有些穷人,甚至奴隶,也是要往上爬上的。老实人大都爬不上去,聪明人就会推,踹着别人爬上去。而在爬之外,又发明了撞。撞得好,撞巧了,妻、财、子、禄就都有了。撞不好,仍旧可以爬,反正原来就爬着。“这样,爬了来撞,撞不着再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在旁边——是那些一同爬的人!”

这样的分析深刻透彻,可谓入骨三分、一针见血,明确的指出了国民身上的弱点——奴性。

其次,鲁迅在揭示民众身上的弱点的同时,更加明确指出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便是力证。国难当头,国民政府从原先的依赖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人便不加分析地感叹“中国失掉自信力了”,鲁迅明确指出:

①《淮风月谈·我谈“堕民”》第216页

②《淮风月谈·爬和撞》第261页

第 7 页 共 10 页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一二·九”运动期间,鲁迅据报载得知北平学生游行,被警察水龙喷射,棍击刀砍,一部分则被闭于城外,使受冻馁,“此时燕冀中学,师大附中及附近居民纷纷组织慰劳队,送水、烧饼、馒头等食物,学生略解饥肠??”的时候,他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明确指出:“谁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庸蠢的呢,被愚弄诓骗压迫到现在,还明白如此。”而他进一步指出:“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不明史法,不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

在这里鲁迅先生明确的指出,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是自信的,中国人不但没有失掉自信力,而且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的。

再次,他对国民的弱点进行了科学的、阶级的、历史的分析。 针对视中国人为“一盘散沙”的观点,鲁迅作了《沙》:“近来的读书人,常常叹中国人好像一盘散沙,无法可想,将倒霉的责任,归之于大家。其实这是冤枉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小民虽然不学,见事也许不明,

①《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第117页

②《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第433页 ③《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九)》第435页

第 8 页 共 10 页

搜索更多关于: 论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派的实质并向青年揭示了革命必胜,国民党一定会失败的必然结局。 二、文艺工作方面,揭露了反动文化的实质,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当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时候,新月派的梁实秋却树起人性论的旗帜。鲁迅在《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对梁实秋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有理有据地批驳: “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倘以表现最普通的人性的文学为至高,则表现最普遍的动物性—营养,呼吸,运动,生殖—的文学,或者除去‘运动’,表现生物性的文学,比当更在其上。倘说,因为我们是人,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那么,无产者就因为是无产阶级,所以要做无产文学。” “例如梁先生的这篇文章,原意是在取消文学上的阶级性,张扬真理的。但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