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测题(1)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
一、 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主根 2.侧根 3.完全花 4.显性性状 5.隐性性状 6.表现型 7.基因型 8.纯合体 9.杂合体10.杂种优势 11.基因突变 12.多倍体 第二章
1.生长 2.发育 3.营养生长4.生殖生长 5.顶端优势6.植物生长的大周期 7.双受精8.春化作用 9.光周期现象10.长日照植物(长日性植物) 11.短日照植物(短日性植物) 12.生态型
第三章
1.光合作用 2.光呼吸 3.呼吸作用 4.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第四章
1.积温 2.生物学下限温度 3.活动积温4.有效积温 5.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第五章
1.伤流现象 2.吐水现象 3.蒸腾4.空气相对湿度 第六章
1.土壤肥力 2.土壤 3.田间持水量4.土壤耕性 5.土壤质地 6.土壤容重 7.土壤孔隙度
第七章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主动吸收3.被动吸收 4.营养临界期 5.最大效率期 6.复合肥料7.肥料利用率 8.配方施肥 第八章 1.季风 2.暖带
二、填空题
第一章
1.植物的细胞由( )和( )构成。
2.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由( )、( )及( )组成。
3.染色体是( )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必须是( )的,否则便会影响到生物体的发育。
4.染色体在细胞中是成对的,同一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称为( );不同对的染 色体之间形态结构不同,则互称为( )。
5.性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 ),通常以( )和( )分别表示体细胞和性细胞的染 色体数目。 6.细胞通过( )分裂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通过( )分裂能使染色体数 目有规律地减少一半,( )就是通过这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7.植物的组织依其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 )和( )两大类。 8.( )根系的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
9.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的分枝叫( ),它是( )科植物特有的分枝方式。
10.一个完整的叶包括( )、( )和( )三个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 ) 。 11.禾本科植物的叶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12.一朵花中( )、( )、( )、( )四部分齐全的花,叫(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的花 ,叫( )。13.花的雌蕊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14.当一朵花受精以后,( )发育成果实,里面的胚珠发育成( )。 15.种子是由( )、( )和( )三个部分组成。
16.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原始体,它由( )、( )、( )、( )四部分组成。
17.有胚乳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 )中;无胚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 )中。
18.在维管束系统中,由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类经由( )或( )输导到各个部分, 直到树冠;
由同化组织制造的有机物质经由( )输送到所需部分,直至根部。 第二章
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和( )。
2.每个花粉粒中含有一个( )和两个( ),它们均含有( )染色体数。 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指一个( )与一个( )结合成为( );另一个( )与两个 ( )结合成为( )的过程。
4.在被子植物中,当双受精完成后,由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而胚乳细胞则发育成 种子的( )。 5.当一朵花完成受精后,子房发育成( ),胚珠发育成( )。
6.根据植物春化过程对低温要求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7.对短日照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或对长日照植物进行短日照处理,能使开花期( ); 同理,对短日照植物进行短日照处理,或对长日照植物进行长日照处理能使开花期( )。
8.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条件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列简单公式表示:( )=( )+( ) 9.自花授粉
作物的异交率(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 );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 率( )。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 )、( )和( )三类。 11.同一品种因肥力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植株在株高、穗子大小、籽粒重量等方面的差异 ,属于( )变异。
12.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只能影响个体的( )型,不能改变( )型。
13.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类,即( )、( )和( )。
14.植物生长发育进入生殖器官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对缺水最为敏感,故将这一时期称为植 物需水的( )期。
第三章
1.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的因子是:( )和( )。
2.植物的光合性能包括:( )、( )、( )、( )和( )。 3.农田中光损失主要是:( )、( )和( )。 第四章
1.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0—0℃的时期称为( )期,5—5℃时期称为( )期 ,10—10℃的时期称为( )期,15-15℃的时期称为( )期,20-20℃的时期 称为( )期。 2.松土具有( )、( )和( )的作用。
3.镇压土壤除了可以调节土温外,还有( )作用。 4.垄作的作用在于( )、( )、( )和( )。
5.地膜覆盖的作用在于( )、( )、( )和( )等。
第五章
1.免耕与少耕必须与( )和( )相结合。
2.抗旱土壤耕作技术有( )、( )和( )等。
3.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有:( )、( )和( )等。 4.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有( )、( )等。
5.水土保持的蓄水保土措施有( )、( )和( )等。 6.抗旱栽培技术主要有:( )、( )、( )和( )等。 7.覆盖节水技术主要有( )、( )、( )、( )等。 8.滴灌可实现( )、( )同步进行。
第六章
1.土壤的三相组成是指( )、( )、( )。 2.土壤矿物质是由( )和( )组成的。
3.土壤矿物颗粒中,粒径( )称为物理性砂粒,( )称物理性粘粒。 4.粘质土含( )较多,( )占主导地位,通透性较差。
5.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 )和( )两方面的转化。 6.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 )、( )。
7.土壤耕性的好坏,一般可依据( )、( )、( )等三个方面来判断。 8.土壤有效水含量是指( )与( )的差值。
9.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时,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 10.土壤胶体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11.一般农业土壤的剖面层次分( )、( )、( )、( )。 12.( )是土壤水分和空气运动的通道和仓库。 13.施用石灰,可以降低红壤的( )。
第七章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指( )。
2.植物主要通过( )和( )吸收养分。
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分( )和( )两种类型。 4.植物缺钾时,老叶叶缘呈( )。
5.在酸性土壤上,易发生作物( )中毒。 6.旱田中氮素通常以( )的形式被流失。 7.氯化铵应避免施用于( )。
8.硝酸铵与未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施用,易发生( )而造成氮素损失。 9.硝态氮肥贮存时,应特别注意( )。 10.土壤速效磷包括( )和( )。
11.在水—旱轮作制度中,磷肥应重点施于( )上。
12.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时,常采用( )、( )、( )等方法。 13.在温室大棚中,增施( )气肥可提高作物的产量。
14.复合肥料的养分表达式18-46-0是表示含( )、( )、( )。 15.在作物生育期中,两个需肥关键期为( )和( )。
第八章
1.我国气候的四大特点是:( )、( )、( )和( )。
2.我国冬季受( )高压和( )低压的影响,盛行( )风。我国夏季受( )高压和( )低压 的影响,盛行( )风。
3.农业气候的特征有:( )、( )、( )和( )。
4.护田林带的小气候效应主要是:( )、( )、( )、( )。 5.伏旱发生于( )月份,主要出在( )地区。
6.干旱对谷类作物影响最大的时期是( )、( )和( )。
三、判断题
第一章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中。( )
2.一般而言,性细胞中的染色体全部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 )
3.由于维管束系统具有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因此它是输导组织。( ) 4.山楂、柑橘植株上的刺状物为叶的变态。( )
5.在被子植物中,无胚乳种子在其发育的初期即未产生胚乳细胞。( ) 6.小麦的籽粒在植物学上称为种子。( )
7.海带具有根、茎、叶,它是蕨类植物。( ) 8.杂种优势存在于杂种后代的所有世代中。( )
9.大多数的基因突变对植物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 第二章
1.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是种子的健壮萌发温度。( )
2.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营养体由小到大的过程,而发育则是指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 3.含淀粉多的种子萌发时需水量少于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 )
4.根据植物生长大周期的原理,要促进或控制器官的生长,必须在植株或器官生长最快时 期及时采取农业措施。( )
5.要使甘薯结出硕大的薯块,只要在薯块形成期施以充足的肥水即可,而与前期蔓生长得 好坏无关。( )
6.植物在生长最适温度下,长得最好,植株健壮。( )
7.在植物生长的初期由于对矿质营养的需要量不大,因此这时即使缺乏必需营养元素,对 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大。( ) 8.在光周期现象中,中间型植物是指这类植物每天所需的日照时数介于短日照植物与长日 照植物之间。( )
9.无论是短日照植物还是长日照植物,对日照时数的要求在其一生中都是非常严格的。( ) 10.自交是指成熟的花粉授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而不包括同株异花间的授粉。( ) 11.异交是指一朵花的花粉授到另一植株的花的柱头上。( )
12.一个高产品种如果某一年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高产特性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 13.植物的春化过程可以促使植物开花,因此当春化过程完成后马上就能开花。( ) 第三章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
2.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植物的光合产量是植物生产的最基本任务。( )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吸收的CO2和水制造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氧气的 过程。( )
4.当绿色植物水分严重亏缺时,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并且难以恢复。( ) 5.保证植物的矿质营养是促进其光合作用的基础。( )
6.在北半球一年中生长期内日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变短。( ) 7.在北半球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比夏季小。( )
8.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有生命的象征,一旦呼吸停止,生命活动将终止,这就意味着死亡 。( ) 9.植物的有氧呼吸是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吸收氧气。( ) 10.植物的无氧呼吸是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不需要吸收氧气。( ) 11.CO2浓度增高会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 12.植物种子内含水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 13.植物的叶面积越大,植物光能利用率越高。( ) 14.实行间作套种对提高农田光能利用率有利。( )
15.起源于高纬度的植物为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的植物为短日照植物。( )
16.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失散热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在夜间才有地面有效辐射。( ) 17.空气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大,气温下降越快。( )
18.地面净辐射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的差值。( ) 19.一切生产措施,归根到底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的。( )
20.延长光合时间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所以条件许可时,应提倡选用晚熟品种。( ) 第四章
1.起源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的作物,比较耐寒,三基点温度范围较低。( ) 2.一般来说,在我国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低温大。( )
3.在计算某种作物某一生育时期的活动积温时,应扣除该作物在该生育时期的生物学下限 温度。( )
4.一般来说在温暖季节或白天,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远大于地表各项热支出,所以土 壤温度升高。( )
5. 热容量大的土壤容易升温,也容易降温。( )
6.导热率大的土壤地表不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 7.疏松土壤与紧实土壤相比,容易升温,也容易降温。( ) 8.在春季砂土地比粘土地地温高,应早播种。( ) 9.春秋季节凹地比较容易出现霜冻。( )
10.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幅,随土壤深度而增大。(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