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1-3-45-浅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浅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摘 要: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审计机关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界定,评价干部政绩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履行职责的一种有效监督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为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客观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明确了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即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单位经营管理、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指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包括:各企业行政正职领导人员;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行政副职领导人员;上级领导人员兼任本单位行政正职领导,且不实际
1
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单位常务工作的行政副职领导人员。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原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看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二是看领导干部任期内是否有重大的决策失误;三是看领导干部任期内有没有明显的经济问题。”开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围绕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在此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分清经营者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纪问题应负有的责任,还要查清领导干部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
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评价经济责任履行状况是审计监督必然内容。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建设工程审计、效益审计、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等各种类型审计内容于一体,但又以认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行为特征,区别于其他审计种类,也可以说是即对事又对人的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仅是经济数量增减变化的责任,而且包含着由经济行为引发的经济、社会、法律等责任,单纯的行政行为不属于审计评价的范畴,但是行政行为的目的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与投入资金成本的比值,是领导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