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训练题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训练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6:25:40

语文期中复习训练题(现代文专题)

(一)

家乡最常见的树,也就是槐树了。 槐树虽然没有杨树的清秀挺拔,没有柳树的飘逸多姿,但是庄户人家却对它们情有独钟。或这是因为它们那些略显沧桑的枝丫在人们眼里有一种凝重、朴实的感觉吧。于是,庄户人都愿意用它们来记录那些平淡而真实的日子。

每年的阳春三月,在那些坚韧的枝头上,便隐约露出了星星嫩绿。它们没有丝毫的招摇和迟疑,—就像国画大师们大手笔的泼墨画,陡然之间就绿满了枝头;又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成串的银铃便缀满枝头了。

再看呵,小村的房前屋后,远处的山坡和沟坎上,一株株、一片片绿叶葱茏的槐树,就像披上了一身洁白的雪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它们 。

和煦的风,携着浓郁而宜人的花香,在绿色无垠的麦田上尽情地弥散着。伫立槐树下,侧耳聆听,那一串串银铃随风碰撞。跳跃的音符,优美而舒缓,可不就是春姑娘在耳畔清唱吗?

一群群快乐的蜜蜂,怀揣着放蜂老人的请柬,争先恐后地从蜂箱里涌出来,歌唱着卦向那一片片雪白的花簇。与槐花相约,总会有甜蜜的收获。在火红的晚霞里,它们竞相捧回一滴滴甘露,陶醉了放蜂老人那淳朴的笑脸。

采槐花的孩子们,挎着小竹篓,手持长竿,像一条条顽皮的小鲤鱼,畅然地游弋在小巷里。一阵阵稚嫩的笑声,荡漾在小村的上空,犹如从花簇间飞出的鸟鸣一样婉转、动听。在那个贫瘠的年月里,我欢乐的童年似乎总是与槐花有缘。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拽着母亲的衣襟,一起到街旁或田野里采摘槐花时的情景。那些如雪花、似粉蝶一般的花瓣,纷纷飘进了我的记忆。

傍晚炊烟袅袅。那一束束玉琢似的花儿,被母亲和着包米面做成芳香四溢的槐花团。轻轻地咬一口,便会香到心坎里;再细细品味那甜美的滋味,俨然会使人感觉到,春天已随着那一缕缕槐香,被永远地储留在心里,

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爱着槐花。这不仅仅因为它们能够勾起我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更主要的还是它们那永远值得人们钦佩、甘把芳香洒尽而默默无闻的品格。 (选自《语文周刊》)

1、作者以什么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赞美它 的什么精神? 2、“点缀着小村,矗立在生机盎然的田野之上,宛如清雕玉琢的盆景;又似绵绵起伏的雪山”,是从文中第四小节最后抽出来的,请结合对选文的理解为它组成合理的语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它们 3、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简述作者为什么至今记得槐树花。 4、“伫立槐树下侧耳聆听,那一串串银铃随风碰撞。”你能具体说说是什么在碰撞吗?

(二)风筝中的科学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

1

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yuān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细读本文,想一想,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

3、第④、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使用效果。

4、想一想,.在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还可以有哪些运用?请说明一种(本文中提到的除外,要有运用的具体说明)。

2

(三)

⑴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⑵“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提倡“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⑶“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了。

⑷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和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⑸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惟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其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1、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⑶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

3、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⑷段加线句子的含义。

4、 文章第⑷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5、根据你对文章第⑵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3

参考答案 (一)

1、槐树花、甘把芳香洒尽而默默无闻的精神。

2、宛如精雕玉琢的盆景、点缀着小村,又似绵绵起伏的雪山,矗立在生机盎然的田野之上。 3、作者不仅回忆童年那段欢乐的时光,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槐树的那种凝重、朴实的品质一直在左右着我的心情等(意思对即可)

4、自然界的种种声响,人们随着春的到来,那种热切的心情等(意思对即可) (二)

1、介绍如何利用风筝来发电(或:介绍利用风筝发电的一些新方法)。(意近即可) 2、①发电成本低;②能源可再生。(意近即可)

3、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说明分析: 打比方,如“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风筝在空中排列的情形,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作比较,如“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具体地说明了风筝伸展后的大小。(或答“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具体地说明了牵扯风筝的绳索之粗。) 举例子,如以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科学家最近提出的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是怎样的。 4、示例:利用风筝架设深谷、大河之间的电线;利用风筝进行商业广告宣传或商业炒作等。(从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方面来评判。) (三)

1、从社会现象引出话题。

2、“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3、读到好文章也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4、“忍”总是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大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 5、示例: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恨。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语文期中复习训练题(现代文专题) (一) 家乡最常见的树,也就是槐树了。 槐树虽然没有杨树的清秀挺拔,没有柳树的飘逸多姿,但是庄户人家却对它们情有独钟。或这是因为它们那些略显沧桑的枝丫在人们眼里有一种凝重、朴实的感觉吧。于是,庄户人都愿意用它们来记录那些平淡而真实的日子。 每年的阳春三月,在那些坚韧的枝头上,便隐约露出了星星嫩绿。它们没有丝毫的招摇和迟疑,—就像国画大师们大手笔的泼墨画,陡然之间就绿满了枝头;又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成串的银铃便缀满枝头了。 再看呵,小村的房前屋后,远处的山坡和沟坎上,一株株、一片片绿叶葱茏的槐树,就像披上了一身洁白的雪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它们 。 和煦的风,携着浓郁而宜人的花香,在绿色无垠的麦田上尽情地弥散着。伫立槐树下,侧耳聆听,那一串串银铃随风碰撞。跳跃的音符,优美而舒缓,可不就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