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人教版必修2检测: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章末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3章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 C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
2.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 A.R型菌与S型菌DNA混合后,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产生S型菌后代 B.用S型菌DNA与活R型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 C.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与活R型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
D.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B
[解析] R型菌与S型菌DNA混合后,转化的S型菌可以遗传,A错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用S型菌DNA与活R型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B正确;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DNA水解,与活R型菌混合,不能培养出S型菌,C错误;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实验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 )
A.区分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B.提取大肠杆菌的DNA C.提取T2噬菌体的蛋白质
D.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 1 -
高中生物必修二
[答案] D
[解析] 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实验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4.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噬菌体直接接种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可获得32P标记的噬菌体 B.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细菌也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C.实验一中,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实验一中,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答案] D
[解析]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在宿主细胞中生存和繁殖,所以不能将噬菌体直接接种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细菌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B错误;实验一中,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而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降低,C错误,D正确。
315.以含(NH4)352SO4、KH2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32
32
中接种
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
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A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全部31P 全部无 全部32S - 2 -
高中生物必修二
B C D
[答案] D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只含35S。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1P,只有少数含有32P,D正确。
6.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答案] D
[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就可以证明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该实验中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同时,他们的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7.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D.若用
32
P对噬菌体双链DNA进行标记,让其侵染大肠杆菌后连续复制n
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
[答案] D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
- 3 -
高中生物必修二
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A正确;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因此,除模板由亲代噬菌体提供外,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其他条件,如原料、场所、能量、酶等均由细菌提供,B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这可以通过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放射性的分布差异来判断,C正确;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两条链(含32P)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中去,所以,复制n次后,含32P的DNA有2个,所占比例为2/2n=1/2n-1,D错误。
8.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 C
[解析] 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如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错误。
9.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C.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构建法
D.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研究——差速离心法 [答案] D
[解析]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
35
32
S和P分别标记蛋白
质和DNA,即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B正确;DNA的双螺旋结构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研究,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