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课标)2020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八选考模块第一讲热学教学案
第一讲 热学
[备考点睛] 1.常考知识 (1)分子大小的估算. [知识建构] (2)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 (3)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计算. (4)固、液、气三态的特点和理解. (5)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6)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等内容. 2.常用的思想方法 (1)测分子直径的方法. (2)估算微观量的方法. (3)理想模型法. 3.常见易错点 (注1)……(注4):详见答案部分 (1)公式V0=不能估算气体分子体积,求出的是每个分子所占有的空间. (2)正确区分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 (3)正确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答案] (1)布朗运动与热运动异同点对比
VNA
(2)对物体内能的理解
①物体的体积变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变大,如0 ℃的水结成0 ℃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
②理想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故分子势能忽略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③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的说法. (3)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思路与技巧
应注意符号法则:“+”表示外界对物体或流向物体;“-”表示物体对外界或流向外界.
ΔU=Q+W的三种特殊情况:
①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②若过程是等容的,即W=0,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③若过程是等温的,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
出的热量.
(4)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T、V三者的关系是:②气体实验定律可看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 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当T1=T2时,p1V1=p2V2——玻意耳定律. 当V1=V2时,=——查理定律. 当p1=p2时,=——盖—吕萨克定律.
pV=C,C是一个定值. Tp1p2T1T2V1V2T1T2
热点考向一 热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角度一 分子动理论、内能
【典例1】 (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D.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思路引领] (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r>r0时与r [解析] 温度高的物体,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内能不一定大,选项A正确;若外界对物体做功的同时,物体对外界放热,则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B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C正确;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E正确. [答案] ACE 角度二 固体、液体和气体 【典例2】 (多选)(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以下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正确的有( ) A.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B.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如果附着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表现为不浸润 C.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气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 D.液体汽化时吸收的热量等于液体分子克服分子引力而做的功 E.车轮在潮湿的地面上滚过后,车辙中会渗出水,属于毛细现象 [思路引领] (1)只要具有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且是单晶体.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不是绝对湿度,而是相对湿度. [解析]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是晶体,故A错误;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如果附着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分子力为引力,表现为不浸润,故B正确;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的相对湿度B=×100%,即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故C正确;液体汽化时,液体分子离开液体表面成为气体分子,要克服其他液体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热量.液体汽化过程中体积增大很多,体积膨胀时要克服外界气压做功,也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车轮在潮湿的地面上滚过后,车辙中会渗出水,属于毛细现象,选项E正确. [答案] BCE p1 ps 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核心规律 (1)分子模型、分子数 433 ①分子模型:球模型:V=πR,立方体模型:V=a. 3②分子数:N=nNA=NA=NA. (2)分子运动: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势能、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mMmVV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