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然气化工工艺学问题答案
天然气化工工艺学
第一章 概述
1.天然气定义:广义:指在自然界中天然生成的气体化合物。
能源工业:专指岩石圈中生成并蕴藏的以气态烷烃混合物为主的可燃性气体。 2.天然气怎样分类? 3.按天然气烃类组成分类 4.C5界定法
①干气(dry gas):1S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烃液含量<13.5cm3的天然气。 ②湿气(wet gas):1S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烃液含量>13.5cm3的天然气。 C3界定法
①贫气(lean gas):1Sm3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烃液含量<94cm3的天然气。 ②富气(rich gas):1Sm3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烃液含量>94cm3的天然气。 3.酸性天然气(sour gas) 定义:含硫量高于20mg/Sm3的天然气,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达到管输标准或商品气气质指标。
洁气:含微量硫化物或不含硫的天然气,不需处理就可外输和利用。
4.我国天然气的主要产地: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准格尔,柴达木,松辽,吐哈,渤海湾,东海,珠江口,莺一琼。
5.天然气的优越特性 :1.天然气是高热值能源 2.天然气是清洁能源 3.利用效率高 4.天然气是资源丰富的能源
6.我国的天然气管道: 西气东输工程(最长) ,川气东送工程 ,涩宁兰管道 ,陕京线, 陕京二线 ,忠武线
7.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为四大类: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 天然气利用分类: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8.天然气在化工利用方面:天然气化工在天然气总消费中占比例只有5%。
第2章 天然气的转化
1.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物。
空速:单位体积的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原料标准体积流量。 水碳比:进口气体中水蒸气与烃原料中所含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析碳:水碳比过低,使消碳反应的速度低于积碳反应的速度,导致有碳生成。 S容量:与炉渣的成分和温度有关 ,表征炉渣容 纳或吸收硫的能力大小。 钝化: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氧化过程。 2.天然气在转化前为什么要脱S化物? 天然气中的硫化物对化工的影响: 1.
硫化物是各种催化剂的毒物 2.硫化物腐蚀设备和管道要求:硫化物含量<0.5×10-6,甚至0.1×10-6。
脱S方法: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
干法 : 活炭法 ,氧化铁法 ,氧化锌法 ,氧化锰法 ,分子筛法 ,加氢转化法 ,水解转化法 湿法:1.化学吸收法 :中和法:醇胺法、Benfield等 ;湿式氧化法:改良ADA、络合铁法等 2.物理化学吸收法:环丁砜、烷基醇胺法 3.物理吸收法:低温甲醇法、Selexol法、碳酸丙烯酯法等 各类方法的特点: 3.氧化锌脱硫原理: H2S+ZnO = H2O+ZnS
C2H5SH+ZnO = ZnS+C2H5OH C2H5SH+ZnO = ZnS+C2H4+H2O
S容量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炉渣的成分和温度 4.钴-钼加氢可以脱硫吗?在哪种场合使用? ZnO不能脱除噻吩,单独用ZnO不能将有机硫化合物全部脱除。需先将有机硫加氢转化成硫化氢后,再彻底清除。
适用于以天然气、油田气、炼厂气和轻油为原料的化肥厂、甲醇厂、炼油厂制氢装置、加氨脱硫装置对各种烃类、气体的精脱硫等的原料脱有机硫。
5.天然气水蒸气转化催化剂的活性成分:以镍为最佳,一般以NiO形式存在
催化剂的操作和使用需注意哪些方面?
1.制备方法 共沉淀法、混合法、浸渍法等,再经过高温焙烧而得。 2.使用前必须还原成为具有活性的金属镍, 不采用纯H2还原,而是通入水蒸气和天然气混合物(催化剂有微弱活性并产生极少量的H2,还原反应可进行)。 还原后的催化剂不能与氧气接触,否则会产生强烈的氧化反应,导致催化剂钝化。
3.原料中的硫、砷、氯都是催化剂的毒物, 催化剂中毒分为暂时性中毒和永久性中毒。
硫化物使催化剂中毒后可采用过量水蒸汽,使活性逐渐恢复。
氯化物与硫化物相似(氯化物来自哪里?)氯主要来源于水蒸气,因此,要始终保持锅炉给水质量。
砷中毒是不可逆的永久性中毒。 微量的砷都会在催化剂上积累而使催化剂逐渐失去活性。
4.防止积炭的主要措施:
适当↗水蒸汽用量,选择适宜催化剂并保持活性良好,控制含烃原料的预热温度不要太高等。
消除积碳:采取↗水蒸汽用量、降压等;若积碳严重,停止送原料气,保留蒸汽,↗床层温度,利用H2O+C=CO+H2反应除炭;采用空气与蒸汽的混合物“烧炭” 6.天然气转化制合成气的方法有哪些?
水蒸气转化法,CO2转化,部分氧化法,联合转化制合成气 7.甲烷水蒸气转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分析T、P、水碳比对甲烷蒸汽转化过程的影响?
化学反应方程式:CH4+H2O(g)=CO+3H2 CO+H2O(g)=CO2+H2
T、P、水碳比对甲烷蒸汽转化过程的影响:
采用加压蒸汽转化;一般控制在3.0~4.0MPa,最高已达5MPa。 从化学平衡或反应速度考虑,↗温度对转化反应都是有利的。
↗进入转化系统的水碳比,有利于↙甲烷平衡含量,有利于↗反应速度,有也利于防止析炭。
总的来说,尽可能在高温,高水碳比以及低压下进行。 第3章 合成氨及下游产品 原理流程
1.CO变换,甲烷化及合成氨过程的主要方程? CO变换 CO+H2O=CO2+H2
甲烷化 目的是什么?合成气中CO+CO2<10-6 CO+3H2=CH4+H2O CO2+4H2=CH4+2H2O 氨的合成 N2+3H2=2NH3
2.在合成氨过程中,为什么要脱CO2、CO,方法有哪些? 危害:CO对氨合成催化剂有毒害。
化学反应:CO与H2O反应,生成CO2和H2。 CO+H2O=CO2+H2
方法:中变,中变串低变,全低变
为什么要脱除CO2?CO2也合成氨催化剂的一种毒物。
方法:脱除CO2的方法很多,工业上常用的是溶液吸收法: 物理吸收、化学吸 吸收、变压吸附。
3.氨合成催化剂的活性成分:氨合成有活性的金属有锇、铀、铁、钼、锰、钨等。 毒物:
氧及氧的化合物:CO、CO2、H2O,可逆毒物中毒为暂时性的。 硫及硫的化合物:H2S、SO2 磷从磷的化合物:磷化氢等 砷及砷的化台物 氯及氯的化合物
其它:润滑油、铜液等。
4.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节能型合成氨工艺中,水碳比应控制在1.5~3.0 5.CO变换的目的:利用水蒸气把CO变换为H2和易清除的CO2。 变换流程的类型:中变,中变串低变,全低变
主要设备:气水分离器、热交换器、变换炉、冷却器、热水泵 6.CO变换使用的催化剂的活性成分:
中温变换催化剂:活性成分为新催化剂为Fe2O3,需在使用前还原为Fe3O4 低温变换催化剂:活性组分为金属铜微晶,使用前需还原为铜 耐硫变换催化剂:活性组分:钴钼的硫化物
7.活化MDEA脱CO2的原理是:R2R′N+CO2 (不反应) R2R′N+CO2+H2O
R2R′NH++HCO3- (慢反应) 画工艺流程图并标注主要设备名称:
8.合成工段中影响平衡氨含量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压力、氢氮比、惰性气体 9.氨的基本性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