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7单元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我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 无限的希望 坚定的信念
(生字条)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卢沟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美观的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卢沟桥科学的设计、美观的造型及桥东的碑亭。 课文第5自然段,讲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会认以下汉字:卢、郊、拱、堤、损、坦、阅、碑、侵、馆。会写汉字:卢、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掌握词语:卢沟桥、郊区、设计、造型、组成、完好无损、平坦、两侧、石栏、皇帝、攻击、反抗、纪念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难点:理解卢沟桥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 课文重点:2-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卢沟桥图片
- 5 -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观察家乡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交流、品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讨论:卢沟桥在哪里?它是在什么时候建造的? 你觉得卢沟桥怎么样?历史悠久 朗读体会其历史悠久。 2、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这一段是围绕什么写的?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划下来。
(3)体会卢沟桥设计科学 指名读卢沟桥设计科学的语句。
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 16米,长的 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体会。
(4)体会卢沟桥的造型美观。 指名读卢沟桥的造型美观的语句。
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
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朗读体会。
看看这些不同姿态的狮子,你联想到什么? 你还想象出哪些形态的狮子? 再次朗读体会其造型美观。
(5)“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
- 6 -
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4-5自然段。
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每年7月7日,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展纪念活动? 学生读书后回答。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观察校园的亭子,仿照第二自然段,写出它的样子。 学生自己练习。 指名介绍。 四、质疑、释疑。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记忆字形,观察特点。
卢、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 2、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师重点指导:郊、设、组、损、坦、栏、攻、抗、馆是左右结构,不要写得过宽,宽、皇是上下结构,不要写得过长。
4、学生在田字格里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限时作业。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卢沟桥 历史悠久 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具有历史意义
(生字条)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第 课、第 课的预习情况。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课本上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它读好。
2、通过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简介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 7 -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4、其他作业: 第 课
第 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预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交流其他作业: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课。 1、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开火车读。
2、再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 5、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查学生预习笔记,分小组批改。 四、作业。
课下朗读这两篇课文。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有两首古诗组成。《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塞下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纶。
《从军行》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棱。会写生字:孤、遥、塞、棱。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