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北京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朝阳、丰台、石景山、顺义、门头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学生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学生版
2017东城一模(待补充) 2017西城一模(待补充) 2017海淀一模(待补充) 2017朝阳一模 2017丰台一模 2017石景山一模 2017顺义一模 2017门头沟一模
2017朝阳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①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②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③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 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 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 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① ,② ”,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③ ,④ ”的景象,
1
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⑤ ,⑥ ”,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⑦ ,⑧ ”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2017丰台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6~19题。(18分)
木兰花慢 游三台
元好问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注释】①三台: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
②元好问:金宋元初人,金亡不仕。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 ③参军: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 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 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 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17.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
写法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宮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18.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的
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
③
②
①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词有“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句,由此可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词有“只道江山如画”句,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句。
③本词作者感叹“争教天地无情”。《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_!”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2017石景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①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②③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泗水:水名。③徂徕:山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描写了李白在秋日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的情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 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16.“蓬”作为意象,常用作游子的代称。古诗中还有其他形容游子的意象,下列诗中加点词不是用来指代游子的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李白《赠裴十四》) 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答微之》) 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王维《伊州歌》)
17.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 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到的“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摹对象。古诗文中既有客观描绘的“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以“ ① , ② ”呈现水天一色的美
3
景;又有寄托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水”,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
“ ③ , ④ ”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 ⑤ , ⑥ ”表达诗人要克服一切阻力,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2017顺义一模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2017门头沟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 (清)姚鼐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 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指南岳衡山。②苍龙:指湘灵,为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
③
④
⑤
②
①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