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册6月月考试题4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C
C.酸性:H4SiO4
试题分析: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据此可知选项B不正确,稳定性应该是HI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不难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待测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待测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B.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丝绸与棉布 2+ C.无色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无色溶液中含有Ca - D.待测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待测液中含有Cl 【答案】B 【解析】略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钙用作儿童食品的干燥剂存在安全隐患 B.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都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C.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可以加入干燥剂CaO来吸收水分,但是氧化钙和水发生产生的Ca(OH)2是强碱,对人会产生强的腐蚀性,所以用作儿童食品的干燥剂存在安全隐患,正确; B.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是由乙烯、氯乙烯、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正确;C.雾霾天气中含有对人的健康产生的危害的物质,因此造成危害,“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分散形成的分散系;“霾”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分散形成的分散系,因此分散质微粒不相同,正确;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物质,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生产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的知识。 4.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A[ B C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色 用干燥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 该溶液中一定含CO3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NH4 该溶液一定含有钾元素,可能含有钠元素 +2-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于加入的微粒 -2+ 有Cl、Ba,因此形成的沉淀可能有BaSO4、BaCO3、AgCl,因此不能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SO4,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可能 2--2--2-含有CO3、HCO3、SO3、HSO3等,因此不能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CO3,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色,可能溶液中不含+ NH4,也可能反应产生了NH3?H2O,由于没有产生氨气逸出,因此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变为蓝色,因此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H4,错误;D. 用干燥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说明在该溶液中该溶液一定含有钾元素,但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钠元素,也可能没有含有钠元素,正确。 考点:考查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的知识。 5.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泥沙不溶于水,而食盐可以,则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故A正确;B、自来水中水的沸点较低,可选择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故B正确;C、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不能萃取碘水的中碘,应选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C错误;D、金与沙的密度不同,可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的相关知识。 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mol NH4 所含质子数为10NA 23 B.10克氖气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 试题分析:NH4 含有11个质子,1 mol NH4 所含质子数为11NA,A不正确;氖气是单原子构成的,10g氖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0.5mol原子,B不正确;标准状况下,水是液态,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C不正确;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原子构成的单质,所以常温 常压下,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则原子数为2NA,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为高考必考题目,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7.电子层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少1,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l,Z的单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W的原子半径 是同周期中最小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 A.Z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氢化物 B.Z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可制得相应的含氧酸 C.X、Y、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对应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D.X、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互相都能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 8.在标准状况下,CO和C2H4混合气体100 L,充分燃烧时耗用等体积的O2,则CO与C2H4的体积比是 A.1∶4 B.4∶1 C.2∶1 D.1∶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混合物中CO和乙烯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根据燃烧方程式2CO+O2=2CO2、C2H4+3O2=2CO2+2H2O可知0.5x+3y=x+y,解得x=4y,即CO与C2H4的体积比是4∶1,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计算 ++-- 9.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答案】C 【解析】在周期表中位置为B A 原子半径 B>A>C>D 原子序数 a>b> d>c离子半径 C>D>B>A单质的还原性B>A单质的氧化性D>C 10.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只有一种分子存在的是( ) A.NaF B.NaHCO3 C.HClO D.HNO3 【答案】D 【解析】NaF、NaHCO3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后分别生成HF、H2CO3;HClO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仍存在HClO分子;HNO3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据上述分析只有HNO3水溶液存在水分子,其他溶液均含两种分子。 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反应条件(如温度等)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A.Na和O2 B.NaOH和CO2 C.AlCl3和NaOH D.Na2O2和CO2 【答案】D 【解析】A.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反应产物与温度有关,故A不选;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少量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产物与二氧化碳的用量有关,故B不选; C.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少量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反应产物与氢氧化钠用量有关,故C不选;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如温度等)或反应物用量无关,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之间反应产物的判断,明确物质的性质、熟悉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2.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比高锰酸钾还要强的氧化剂,其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2CrO42—(黄色)+2H + Cr2O72—(橙色)+H2O 若要使溶液的橙色加深,下列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稀盐酸 B.加入适量稀硫酸 C.加入适量烧碱固体 D.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13.室温下,下列变化后的溶液pH小于8的是 ( ) A.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 B.pH=4的醋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 C.pH=8的NaOH溶液与pH=8的Ba(OH)2等体积混合 D.pH=11的NaOH溶液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答案】B 【解析】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促进电离,所以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后,其pH大于8。pH=4的醋酸和pH=10的NaOH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B正确。C中均是强碱,混合后pH不变。pH=11的NaOH溶液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氢氧化钠是过量的, ?3?5--11 混合液中OH的浓度10?10?5?10?4mol/L,则氢离子浓度2×10mol/L,所以pH大于8。答 2案选B。 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3 A.22.4LCO中一定含有6.02×10个分子 B.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A C.常温常压下,16gO2与16gO3含有的分了数相同 + D.0.1mol/LK2SO4溶液中含有K为0.2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物质的量及外界条件,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条件,因此不能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多少,也不能确定含有的微粒数目,错误;B. CH4与H2O都是10个电子的分子,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的物质的量是1mol,因此含有的电子数目是10NA;18gH2O的物质的量也是1mol,因此其所含有的电子数也为10NA,正确;C.n=m/M,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因此等质量的氧气与臭氧的物质的量不同,则所含的分子数也不相同,错误;D.只有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因此不能确定所含的微粒数目,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