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矿开采方法》教案
《煤矿开采方法》教案
划分井田边界时,通常把煤层倾角不大,沿倾斜延展很宽的煤田,分成浅部和深部两部分。一般应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分别开发建井,以节约初期投资,避免浅、深部矿井形成复杂的压茬关系,给开采带来困难。
4. 要为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
划分井田时,应充分考虑煤层赋存条件、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适当将井田划得大一些或者留一个后备区,为矿井的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
5. 要有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划分井田时,要力求使矿井有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便于选定井口位置和地面工业场地,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矿井井巷工程量小,投资省,建井期短,生产作业环境好,安全可靠,为煤矿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好的基础。
6.(补充)要有利于矿井生产技术管理
在不受其它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直线或折线形式来划定井田境界线,尽量避免曲线境界线,以有利于矿井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二、井田人为境界的划分方法
人为境界划分方法,有垂直划分、水平划分、按煤组划分及按自然条件形状划分等。
1.垂直划分:相邻矿井以某一垂直面为界,沿境界线两侧各留井田边界煤柱。
2.水平划分:以一定标高的水平面为界,即以一定标高的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并沿该煤层底板等高线留置边界煤柱。
3.按煤组划分:按煤层(组)间距的大小来划分矿界,即把煤层间距较小的相邻煤层划归一个矿井开采,把层间距较大的煤层(组)划归另一个矿井开采。
§1.3 井田内再划分
一、井田划分成阶段 1.阶段的划分及特征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
?井田走向长度:即为阶段的走向长度
?阶段垂高:阶段上部边界与下部边界的垂直距离,一般为100~250m。 ?阶段的倾斜长度为阶段斜长。 2.水平与开采水平的概念
9
《煤矿开采方法》教案
①(补充)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②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
③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只适合倾角小于16°、倾斜长度小的井田。 ④多水平开拓:分为多水平上山、多水平上下山、多水平混合式开拓。 ⑤井田内水平和阶段的开采顺序:先上部水平和阶段,后下部水平和阶段。
二、阶段内的再划分
井田划分为阶段后,阶段范围仍然较大,通常需要再划分,以适应开采技术的要求。
阶段内的划分一般有三种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 1.采区式划分
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采区倾向长度与阶段斜长相等。采区走向长度一般由500m到2000m。采区斜长一般为600~1000m。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区段。
2.分段式划分
在阶段范围内不划分采区,而是沿倾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斜长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分段式划分仅适用于地质构造条件简单、走向长度较小的井田,在我国很少采用。
3.带区式划分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在煤层倾角较小(<12°)的条件下,带区式的应用正在扩大。
三、近水平煤层井田划分
通常,沿煤层延展方向布置大巷,在大巷两侧划分成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盘区。
四、(补充)井田划分为开采区域
特大型矿井,井田面积很大,往往首先将井田划分为开采区域。在开采区域内,再划分为阶段或盘区。这种方式适用于井田范围大、储量丰富的特大型矿井。
10
《煤矿开采方法》教案
§1.4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一、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是指矿井可采煤层的全部储量。 (一)煤炭储量的分级分类
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自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对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储量估算等作了新的划分和规定,煤炭储量按可行性评价阶段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储量;从经济意义上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经济的、内蕴经济的和经济意义未定的基础储量;从地质可靠程度上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储量。
1.探明的煤炭储量分类
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2)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同(1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预可采储量(121):同(1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4)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同(12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5)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估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6)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同(2M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估算的基础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7)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
8)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资源量估算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9)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2.控制的煤炭储量分类
11
《煤矿开采方法》教案
1)预可采储量(122):勘查工作程度已达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同(122)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的。
3)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
4)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勘查工作程度达到了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勘查工作程度达到了详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3.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勘查工作程度达到了普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4.预测的资源量(334)?
勘查工作程度达到了预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在相应的勘察工程控制范围内,对煤层层位、煤层厚度、煤类、煤质、煤层产状、构造等均有所了解后,所估算的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煤炭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