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一章 习题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 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我国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C 【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也可以使用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包括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
3.A 【解析】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4.B 【解析】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
5.D 【解析】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视信息的性质、规模大小和对使用者作出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
6.A 【解析】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7.C 【解析】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而不仅仅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8.B 【解析】除了会计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选项8,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为会计反映职能,属于会计基本职能。 9.C 【解析】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10.D 【解析】按照权责发生制,要分摊到8、9、1 0月份各自的制造费用中。 1 1.B 【解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试指南和解释公告;基本准则是纲;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应试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解释公告是为了深人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12.A 【解析】会计主体假设要求区分企业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虽然企业归投资者所有,净利润最终也要分给投资者,但是绝对不能在企业中报销投资者的个人花销。 13.B 【解析】企业对于它所有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可以在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内,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确定采用某一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如果没有持续经营这一基本前提,从理论上说,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价值只能采用实现可变现价值来予以计量。
14.B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1 5.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主体假设的内容。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企业集团等。
16.D 根据收付实现制,该单位6月份确认的费用=1800+3900+30000—35700(元)。 17. D 【解析】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8.C 【解析】此行为属于设置秘密准备,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原则。 19.C 【解析】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对于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企业也应该及时人账并按要求计提折旧,因此该企业的上述处理违背了及时性要求。
20.C 【解析】选项A,体现的是可比性要求;选项B,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要求;选项C,是会计基础,不属于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选项D,体现可靠性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AB 【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2.ABC 【解析】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3.AB 【解析】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选项C属于事后监督,选项D属于事前监督。
4.ACD 【解析】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5. BCD 【解析】偿还债务属于资金的退出。
6.ABD 【解析】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7. ABD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8.BC 【解析】选项A是古代会计的特征,选项D,现代会计阶段将传统会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为主的“财务会计”,另一类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的“管理会计”。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牌:一是复式簿记的产生;二是1854年在英国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
9.ABCD 【解析】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0.BC 【解析】选项A属于会计基础;选项D属于会计计量属性。
11.ABC 【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而完整性不在其内容之中。
12.ABC 【解析】在我国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1 3.AB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基本假设。选项C,并不是所有资产都以历史成本计量;选项D,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4.ABC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基本假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 5.BCD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计提减值准备、加速折旧等都体现了谨慎性要求。选项A,对周转材料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法体现了重要性要求。 三、判断题
1.× 【解析】货币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而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2.√3.× 【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4.√ 【解析】现代会计阶段,会计工作的内容由最初的计量、记录、核算,逐步拓展到经济预测、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与评价经济活动等。传统的会计至此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为主的“财务会计”,另一类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的“管理会计”。
5.× 【解析】管理当局需要利用会计信息为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评价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行为是否合理,并在必要时采取改进措施;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因此是企业管理者,而不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
6.√ 7.× 【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可理解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数据记录和文字说明能一目了然的反映出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8.× 【解析】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9.× 【解析】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指月度、季度、半年度等。
10. × 【解析】由于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1.× 【解析】由自然人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以及企业集团不具有法人资格,但都是会计主体。
12.√ 13.× 【解析】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甲企业1月份应该确认费用20元。 14.√ 15.×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本题属于滥用会计政策,而不是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