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3份合集)2020届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A.X和Z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HF和HCl,其中HF为弱酸,A项错误;
B.Y单质即铝单质,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B项错误;
C.Q和X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和HF,标况下HF为液态,而NH3为气态,所以HF的沸点更高,C项正确;
D.Y和Z的化合物即AlCl3,属于分子晶体,并不具备高沸点和高强度,D项错误; 答案选C。
8.下列由实验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激A 性气味的气体 向3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B 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相同条件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前者呈碱性,后者呈中性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D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产生 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2-和SO32-,且SO32-2-2-+2-+过量,加入稀硫酸时发生反应2S+SO3+6H=3S?+3H2O,SO3+2H=SO2?+H2O,S单质是淡
实验现象或结论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2O32- 氧化性:Br2>I2 C 非金属性:S>C B.B C.C D.D
黄色沉淀,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故A错误;
B.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溶液呈蓝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Br2能氧化I-生成I2,Br2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则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故B正确;
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弱,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的碱性就越强,相同条件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前者呈碱性,后者呈中性,说明碳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由此得出非金属性S>C,故C正确;
D.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生成MgO和C,则集气瓶中产生浓烟(MgO固体小颗粒)并有黑色颗粒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向某单一溶质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同时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2-+S2O32-,发生反应S2O3+2H=S?++SO2?H2O,这是常考点,经常在元素推断题中出现,也是学生们
的易忘点。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炼铜指的是在某些具有特殊本领的细菌的体内,铜矿石中的杂质元素可以被转化为铜元素,从而可以提高铜矿石冶炼的产率
B.铁在NaOH和NaNO2混合溶液中发蓝、发黑,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防止钢铁腐蚀 C.已知锶(Sr)为第五周期IIA族元素,则工业上常通过电解熔融SrCl2制锶单质,以SrCl2?6H2O制取无水SrCl2一定要在无水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至SrCl2?6H2O失水恒重 D.硫比较活泼,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生物炼铜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本领的细菌能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矿石,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盐,使铜的冶炼变得非常简单,而不是将铜矿石中的杂质元素转化为铜元素,故A错误; B.为了防止铁生锈,可对铁制品表面进行“发蓝”处理,即把铁制品浸入热的NaNO2、NaNO3、NaOH混合溶液中,使它的表面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Fe3O4),故B正确;
C.锶是活泼金属元素,SrCl2是强酸强碱盐,加热时不发生水解,则以SrCl2?6H2O制取无水SrCl2不必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故C错误;
D.自然界中含硫矿物分布非常广泛,种类也很多,以单质硫(即游离态)和化合态硫两种形式出现,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根据元素周期律,第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金属性:Ba>Sr> Ca>Mg>Be,则可知SrCl2是强酸强碱盐。
10.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和Y能组成两种阴阳离子个数之比相同的离子化合物。常温下,0.1 mol·L-1 W的氢化物水溶液的pH为1。向ZW3的水溶液中逐滴加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Y>Z>X
B.Y、Z分别与W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Y、W的简单离子都不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W>X> Z> Y 【答案】C 【解析】 【分析】
Y原子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Y为Na;X和Y能组成两种阴阳离子个数之比相同的离子化L-1 W的氢化物水溶液的pH为1,则合物,则X为O,两种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常温下,0.1 mol·
HW为一元强酸,短周期主族元素氢化物为一元强酸的元素只有HCl,W为Cl;ZCl3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则Z为Al,综上所述X为O、Y为Na、Z为Al、W为Cl。 【详解】
A. 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四种离子半径:Cl?>O2?>Na+>Al3+,即W>X>Y>Z,故A错误; B. AlCl3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 Cl?和Na+在水溶液中均不发生水解,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故C正确; D. O没有正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主族元素若有最高正价,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若有最低负价,最低负价等于族序数-8。
11.某研究小组以AgZSM为催化剂,在容积为1 L的容器中,相同时间下测得0.1 mol NO转化为N2的转
垐?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无CO时反应为2NO(g)噲?N2(g)+O2(g);有CO时反应为2CO(g)+垐?2NO(g)噲?2CO2(g)+N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垐?A.反应2NO噲?N2+O2的ΔH>0
B.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使n(CO)/n(NO)>1,CO转化率下降 C.X点可以通过更换高效催化剂提高NO转化率
D.Y点再通入CO、N2各0.01 mol,此时v(CO,正)<v(CO,逆)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升高温度,NO的转化率降低;
B. 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使n(CO)/n(NO)>1,增大反应物浓度; C. X点更换高效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D. Y点再通入CO、N2各0.01 mol,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
垐?A. 升高温度,NO的转化率降低,因此反应2NO噲?N2+O2为放热反应,ΔH<0,A项错误;
B. 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使n(CO)/n(NO)>1,增大了CO的浓度,平衡正移,但CO的转化率降低,B项正确;
C. X点更换高效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但不能改变NO的转化率,C项错误;
D. Y点再通入CO、N2各0.01 mol,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此时v(CO,正)>v(CO,逆),D项错误; 答案选B。
12.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a g铜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c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c,则滤液中可能含三种金属离子,且b可能小于c B.若a>c,则c g固体中只含一种金属,且b可能大于c C.若a<c,则c g固体含两种金属,且b可能与c相等 D.若a=c,则滤液中可能含两种金属离子,且b可能小于c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ag铜粉,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c g,可能发生反应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根据发生的反应分析。 【详解】
2FeCl3+Cu=2FeCl2+CuCl2;CuCl2+Fe=FeCl2+Cu;2FeCl3+Fe=3FeCl2,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三个,化学方程式如下:则
A.若a>c,加入的铁是不足量的,此时溶液中还有部分铜未完全置换出来,由方程式CuCl2+Fe=FeCl2+Cu可知,56gFe可以置换64gCu,所以b一定小于c,选项A错误;
B.若a>c,加入的铁是不足量的,此时溶液中还有部分铜未完全置换出来,c g固体中只含一种金属Cu,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