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理题目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生理题目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13:23

(4)具有紧张性: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

(5)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如微量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强烈的收缩。

2.进食将刺激胃液大量分泌,这种进餐后的胃液分泌称为消化期胃液分泌。消化期胃液分泌根据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不同,入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实际上,这三个期几乎是同时开始、互相重叠的。

(1)头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刺激头面部的感受器,如眼、鼻、耳、口腔、咽、食管等,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是食物对口腔、咽等处的机械和化学刺激,条件刺激是与食物有关的形象、声音、气味等对视、听、嗅觉器官的刺激。传入冲动可到达延髓、下丘脑、边缘系统,甚至大脑皮层,但最终都汇聚于延髓的迷走中枢。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主要支配胃腺,可刺激胃腺分泌,也支配胃窦部的G细胞,通过促胃液素促进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的量较大,占进食后分泌量的30%,酸度较高,胃蛋白酶含量很丰富。

(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进入胃后,可进一步刺激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食物的扩张刺激,可兴奋胃体和胃底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走一迷走神经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局部反射,引起胃液分泌。另一方面,食糜刺激可通过下述途径引起促胃液素释放,使胃液分泌增多。①食糜的扩张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导致促胃液素释放;②食糜的扩张刺激胃窦部,通过壁内神经丛,兴奋G细胞,引起促胃液素释放;③G细胞可以直接感受胃腔内食糜的化学刺激,主要是蛋白分解产物多肽和氨基酸的刺激,引起促胃液素释放。

胃期胃液分泌特点是,分泌量大,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60%,酸度很高,但胃蛋白酶的含量较头期少。

(3)肠期胃液分泌: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后,对肠壁的扩张刺激和肠粘膜的化学刺激,促进胃液分泌。引起肠期胃液分泌的机制主要是体液因素。

肠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较少,约占进餐后胃液分泌总量的10%,胃蛋白酶的含量也较少。

3·胰液中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多种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脂肪酶、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主要的无机物有

Hc03-,还有Na+、K+、C1-等无机离子。

(1)碳酸氢盐的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保护肠粘膜免受盐酸的侵蚀;为小肠内的多种消化酶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的作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作用相似,都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蛋白月示和蛋白月东,但两者同时作用时,可将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3)胰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 (4)胰脂肪酶的作用:可分解甘油三酯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胰液中还有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能分别水解胆固醇和磷脂。

(5)其他作用:胰液中还有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羧基肽酶等,它们分别水解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

4.胃的排空指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食物进入胃后5分钟即有少量食糜排入十二指肠。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都有关系。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食物排空快;切碎的、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的食物排空快;等渗液体比非等渗液体快。在三种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食物最慢。

胃排空的控制机制:

(1)胃排空的动力: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即胃运动加强促进胃排空。

(2)胃内的食糜促进胃排空:胃内食糜扩张胃的机械刺激,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反射,加强胃的运动,提高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促进胃排空。扩张刺激和食物的化学成分也可引起胃窦粘膜中的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加强胃的运动,促进胃排空。

(3)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内食糜中的酸、脂舫、高渗及扩张刺激,可兴奋十二指肠壁上的相应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此反射称为肠--胃反射,其传出冲动可通过迷走神经、壁内神经丛和交感神经等凡条途径传到胃。肠--胃反射对酸的刺激特别敏感,当十二指肠内pH降到3.5—4.0时,反射性抑制幽门泵的活动,从而抑制胃排空,阻止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另一方面,食糜中的酸和脂肪还可刺激十二指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等胃肠激素,它们经血液循环到达胃后,也可以抑制胃的运动,减缓胃排空。

5.胃肠激素是由胃肠粘膜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是氨基酸组成的肽类物质,分子量大多数在5000以内。消化道不仅是消化器官,

也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其中,对消化器官功能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等。

胃肠激素的共同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如促胃液素促进胃酸分泌和胃、小肠的运动;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并抑制胃和小肠的运动;胆囊收缩素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胰液的分泌。

(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如从胃肠释放的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此外,生长抑素、胰多肽、血管活性肠肽等对生长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胃液素等的释放均有调节作用。

(3)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如促胃液素具有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从而促进其生长

搜索更多关于: 生理题目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具有紧张性: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 (5)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消化道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如微量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强烈的收缩。 2.进食将刺激胃液大量分泌,这种进餐后的胃液分泌称为消化期胃液分泌。消化期胃液分泌根据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不同,入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实际上,这三个期几乎是同时开始、互相重叠的。 (1)头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刺激头面部的感受器,如眼、鼻、耳、口腔、咽、食管等,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是食物对口腔、咽等处的机械和化学刺激,条件刺激是与食物有关的形象、声音、气味等对视、听、嗅觉器官的刺激。传入冲动可到达延髓、下丘脑、边缘系统,甚至大脑皮层,但最终都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