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达县各乡简介
达县管辖43个乡简介
2010-12-08 20:00:58 / 个人分类:乡镇概况
★★★达县花红乡简介
花红乡居县治东部55公里处,东与开江县接壤,南与檀木乡毗邻,西与大风乡相依,北与宣汉县连界。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地貌浅丘。全乡辖七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有供销、医院、信用、兽防、学校等五个单位。该乡解放前及解放初属檀木乡, 1963年从檀木撤出名为红星公社,81年更名为花红乡。全乡有人口12275人。场镇已具雏型。有耕地面积10312亩,其中田 5876亩,土 4436亩,年平均气温20℃—25℃,无霜期长。 ★★★达县黄庭乡简介
黄庭,位于达县最南部,1944年从大树、南岳析臵黄庭乡,解放前辖8保73甲,属第二区,乡公所设在东升街口,1947年迁往细屋场吴家祠堂(今春屋村4组),1949年又迁回原地。解放后划6村,现辖8村67社,总人口9126人,幅员32.19平方公里,耕地7035亩,其中田3295亩,旱地3740亩,竹木面积22976亩,其中白夹竹、慈竹林12438亩,松柏林10538亩。地理位臵介于北纬30°50′至30°19′,东经107°36′至107°56′,历史上多次从湖南、江西等地移民入境,今多为楚人后裔,全部汉族。原有小学9所(中心校附初中班),现有小学2所(中心校附设初中班),两所小学设有幼儿班,另一所私立幼儿园(苗苗幼儿园)。卫生院一所、信用社一个、合作医疗8个、兽防站一个、邮政所一个、电视广播站一个
黄庭地处东南高西北低的丘陵地带,境明月山百里槽中段西端,西邻南岳镇,东北与大树镇接址,东南与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大荣村竹山区上安峰乡交界,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群山环抱,西北为丘陵此起彼伏。山上,苍松翠柏竹密布、针阔混交、乔灌相间,森林植物1000余种,珍贵树种有银杏、香樟、桂花;经济林木有油桐、漆树、杜仲、厚朴、桑、茶、水果等,林中栖息各种野生动物,山鸡、野兔随时可见,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铁矿、天然气、石灰石、石膏矿、矿泉等。
境内的水堪称“银水”,连接纵横交错的小溪是明月江支流,境内镶嵌着无数明珠。壮观美丽的周家山亭子桥,“九龙湖”(明星水库)更为境内奇观,九条龙伸
进湖里,湖内九岛,形成了九龙戏珠壮观,五马摇铃天然景观,湖畔的?九龙?溶洞更为奇特,层层梯田、千杯盏、石狮、洗心泉、石床、观音宝座、舍身岩、圣母和小天使、时隐时现的农舍栩栩如生。湖、洞、岭溶为一体,有待开发,是旅游、休闲之佳地。 ★★★达县碑高乡简介
达县碑高乡地处210国道线上,距达州市30余公里,达渝高速公路横贯南北,东与达县平滩乡接壤,南与大竹县双拱乡接壤,西与达县赵家镇接壤,北与达县马家乡接壤。
全乡幅员面积34.5公里,共8个村,87个组,1个街道居委会。全乡3705户,总人口13000余人,共有耕地面积9800余亩,森林1万余亩,全乡现有苎麻7400余亩,其中优质苎麻4800亩。
我乡属典型的丘陵地区,资源丰富,有丰富的钙矿、煤碳资源,森林资源丰富,境内现有两个煤矿和一个钙矿厂。
全乡各行来总产值2007年底达3亿余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0元,国民生产总值7200万元。 ★★★达县幺塘乡简介
幺塘乡于1952年建乡,因古为幺店子和塘铺而得名,离达城17公里,东临达州市区,南接河市,西靠管村,北连复兴,是典型的城郊型乡。全乡辖八个行政村、1个社区,63个村民小组,3046户,其中农业户口2754户,非农业户292户,总人口为9397人,其中农业人口8979人,非农业人口418人,全乡共有党员337人,13个党支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51亩,其中田4219亩,地4132亩。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3亿元,农民纯收入3684元,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全乡村道32公里,已硬化16公里,下剩正在硬化。光纤、电话、自来水、学校、医院公共服务健全。全乡初中一所,小学四所,共有教职员工88人,其中在岗60人,退休教师28人,在校学生632人,其中初中202人,小学430人;医院职工20人,其中在岗14人,退休4人,停薪留职2人。全乡矿产资源丰富,现有煤矿4个,年产量达25万吨以上,非煤矿山2个,年产量达20万吨以上,人居环境舒适,山川秀丽,风景怡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有15000亩森林,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川省铁山森林公园座落其中,是度假旅游的好地方。
★★★达县陈家乡简介
1935年红军长征设陈家苏维埃政府。解放后改为陈家公社,1958年改为前进公社,1966年9月改名为陈家公社,1983年3月恢复陈家乡名,位于县境西南部,乡政府驻陈家坪,距县城45公里。辖7个行政村44个居民小组,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现有人口13650人,3550户,耕地面积12268亩(其中:田8100亩、地4168亩),森林面积11000亩,覆盖率达2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 陈家坪集镇,原只有丁字型的红军街,兴隆街,人口不足60户200人的小街,改革开放30年来,场镇迅猛发展,街道新发展致富路、陈龙路、石城路3条街,场镇常住人口达535户2013人,其中非农户达405户1115人。全乡拥有程控电话1000余部、移动电话8000余部,有线电视用户达750余户。街道实现了过境公路水泥硬化,街道绿化,路灯亮化,有比较规范的农贸市场1个,小百货市场1个,市场管理有序。
陈家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主产以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红苕为主,粮食产量稳定在6000吨以上。经济作物有苎麻、柑桔、釉类、橙类、梨、油菜、花生等,佛宝村的西瓜、板栗、雪梨,斑竹林、柏林沟、沿溪河等村的苎麻远近闻名。
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到9个。目前,经过强强联合,大田坝煤厂、同心砖厂效益喜人,现有农用车辆11辆,长途客车1辆,短途客车2辆,摩托车115辆,交通通车里程达130公里,水泥路2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95%以上的社通泥碎路,交通便捷,到附近龙会乡,罐子乡、渡市镇都不会超过20分钟。
陈家乡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政治、经济、文化十分活跃的乡。在外工作人员达8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的8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5人,本地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外闻名的硒土矿,有沿溪河横贯斑竹林、沿溪河、跑马坪,颇有小小三峡风光;陈家中心小学教学成绩多年雄居片区第一、陈家乡卫生院被称为达县人民医院的辅导医院,连续十年受市县表彰,信用社存款余额达4500万元以上,乡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有规模的文化站及群众业余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群众参加春节农民运动会,陈家乡社会稳定,1999年被达州市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
★★★达县木头乡简介
木头乡地处达县西南部,与大竹、渠县相邻,幅员面积17.6平方公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现有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2580人,境内有渡市选煤发电厂、铁山南煤矿等省、部属、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5个,文化教育、卫生、邮电、通讯等设施齐全,是达县、大竹、渠县结合部的商贾云集之地和交通枢纽、物资集散中心。
木头资源富饶,全乡有耕地面积3300余亩,年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3000余吨;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是达县优质肉牛培育和优质苎麻生产基地乡镇之一;水域面积3.2平方公里,年出售各类商品鱼1000余吨;林地面积10000亩,主要有松、柏、杉等商品树木;境内有国、私营煤矿两家,原煤储量5000余万吨,年均生产原煤40余万吨。
交通发展迅速,襄渝、成达铁路横穿其境,渡市火车站座落其间;江木、赵木县乡公路9公里全部硬化,红星、高新村道16公里实现标美化,全乡公路总里程35公里纵横交错,州河及其支流清水河环抱其境,流向渠江,各类运输船舶上至达州市,下至渠县、合川、重庆等地。
木头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小康乡镇,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近年来,特别是“9、3”和“7、8”两次特大洪灾后,领导和带领全乡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奋力抗灾自救,重建家园。按照“立足山地调结构,发展集镇兴商贸,大办交通促跨越,为民增收创一流,建设富裕新农村,打造和谐新木头”的发展思路,新建了渡市火车站综合农贸市场(商业街)和开发了木头场镇二期工程,成功实现了“一个乡两个场镇”的目标,改造硬化了赵木公路木头段3.7公里,新修了高新、红星两条标美村道16公里,光纤闭路电视和电话实现了村村通,优化了校点布局,整合新修了新安、红星两所村小学,完成了全乡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健全和完善了全乡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2007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3357”发展战略,乡党委、政府确立了全年及今后五年围绕“一个枢纽”,建好“两个场镇”,打造“三个中心”,实现“四个目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凝聚全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抢抓机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