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最后一个月冲刺方略
关键词:准考证
准考证是高考最重要的东西。如果遇到准考证重号,不要着急,找监考老师处理就行了。如果忘带准考证,可以一边通知家长尽快将准考证送达考场,一边尽快与学校带队老师联系。如果准考证丢失,应出具书面说明,并向考区高招办申请补办。
关键词:考点
因为考生的考点是随机抽取的,所以考生可能要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考试。考生最好是提前一天熟悉考场,以免临时手忙脚乱的。万一找错考点,应马上通过最快捷的方式赶往正确的考点。每个考点的考场分布通常都有明确标志,进入考点后,可以先查看分布图,也可以询问考点的老师。
关键词:塞车
高考当天有可能遇上塞车。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考生们一定要多预留时间,不要抠得太紧,宁可多留点时间在考场等。万一路上塞车了也不要着急,如果是乘坐公共汽车,可以解释自己是考生,要求下车,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如果是打车或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可求助交警。
关键词:文具
如果出门太匆忙忘了带文具,不用太着急,可以在考点周围看看,一般能找到文具店。如果在考试中发现忘带某样文具,可以向监考老师求助。
关键词:听力故障
如果是英语听力过程中出了故障,不用着急,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按规定,高考外语听力在考试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经批准后,可顺延考试结束时间,还可启用备用磁带,考生完全不用担心。
关键词:考试时间
这可是最重要的,今年高考对交卷有新规定。往年高考开始1小时后考生可交卷出场,今年则要求,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
考试开始前25分钟,快进考场了,这时你得准备好准考证,整理一下该带的东西,把不该带的东西留在考场外。大约开考前20分钟(外语科在考前30分钟),考生就可以进考场了。进入考场后,监考员向考生宣读考试手册及注意事项,这时候你可以环视一下考场,整理一下情绪,让自己适应考试环境。开考前15分钟,考生可在答题卡上填姓名、准考证号。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外语科在考试前15分钟后就不能进场了。考试前5分钟(外语前10分钟),监考老师开始发卷子,不过考生这时还不能答题,可以快速将整份卷子浏览一遍。开考15分钟后(外语科开考前15分钟),迟到的考生就不能进入考场了。考试结束前15分钟,老师会提醒考生,选择题答案未填到答题卡上的要立即填涂,凡答案填在试卷和草稿上一律无效。这时候你得赶快检查一遍,看有没有漏填答案。
考场提醒
不能自带草稿纸进场
高考考生使用的草稿纸和垫板,由高招办统一印刷,草稿纸随各科试卷分发到考场,每科每生限发一张。考生不能自带草稿纸,否则以违纪论处。
考生若自带矿泉水,标签撕掉后可以带入考场,不过要小心不要弄湿试卷或
答题卡。可以带入考场的还有石英表和机械表,但不能带多功能电子表。准考证、
2B铅笔、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擦等是必带物品。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小灵通、对讲机、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及涂改液、修正带等都不能带。
如何提高高考志愿填报成功率
志愿填报是一个从信息搜集、资料准备到自我认识、综合考量的复杂过程,是考生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如何提高志愿填报的成功率,高校招办主任的细心“点拨”,希望能为考生和家长带来帮助。
方略一:“圈定”学校后还需度身定制
“高考志愿填报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东北大学招办主任李海雄认为,填报志愿时,考生能够比较理性地对照自我条件和实力进行量体裁衣、度身定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李海雄建议,对已经“圈定”的学校,除了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师资状况、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之外,还要知道学校在所在省(市、区)投放的招生计划数和招生专业,搜集近年来目标学校在当地录取的最低分、平均分、分专业录取分以及实际录取人数等数据。掌握了这些基础信息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学习成绩、统考分数、实考发挥情况等,大致推断出自己在本校、区(县)、省(市)考生中的排名,在实力相当的基础上考虑学校。
一般来说,各个学校在某个省(市、区)投放的招生计划、招生专业都有一定的延续性,每年的变化不会很大。考生如果基本“锁定”了报考的学校,可以参考近三年来该校某些专业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高出相应批次省控线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有把握报考。
三年的数据基本上能看出“大小年”的变化,2008年报考这一专业多少分有把握、多少分有风险,可在各个学校的招生网站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查看到往年的录取分数信息。
方略二:拉开志愿“梯度”十分必要
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的学校,由于多种因素,录取分数高低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志愿梯度还包括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被称为“专业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天津大学招办主任王海龙解释说,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来说,因为更加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考生落榜的风险减少了,但几个志愿之间要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梯度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实行非平行志愿的考生,院校梯度就更加重要了。第一志愿最为关键,要将自己的分数与相应层次的院校相对应,判断风险高低,不能盲目攀高;后续志愿的填报应注意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仔细研究相关院校招生章程中对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相关规定,选择最有把握的学校。
王海龙认为,拉开“梯度”的目的,在于同样的分数应该如何填写院校和专业志愿,使得考生被自己所中意的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机会达到最大化。当然,考生向往的大学、城市、专业以及兴趣爱好等这些有关自身的问题,在填报志愿之前首先应该明确。
方略三:二志愿与“调剂”不可忽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