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考试测试卷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考试测试卷
【解析】“梯子扶手”代表DNA的骨架,即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长链,排列在内侧的碱基对相当于“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是氢键,碱基间配对原则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 19.【答案】A
【解析】因为只有DNA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而蛋白质和多糖不是,故C、D项错误;DNA被DNA酶处理后会分解变成小分子,不再起转化作用,因此只有A试管中能检测到S型细菌。 20.【答案】B
【解析】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说明无毒的R 型细菌转化成了有毒的S 型细菌,但转化效率是很低的,所以从死亡小鼠体内能分离到S 型细菌,也能分离到R 型细菌。
21.【答案】(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聚合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有丝分裂间期
(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和磷酸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①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①根据DNA的复制过程可知,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①叶肉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故这些结构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发生的时间为有丝分裂间期。①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应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骨架是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2.【答案】(1)腺嘌呤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氢键 (3)2
【解析】由图可知是DNA结构示意图,①是磷酸基团,①是脱氧核糖,①是腺嘌呤,①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通常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23.【答案】(1)平面 立体(或空间) (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糖 磷酸 (4)氢键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5)相反 双螺旋 (6)40 60
【解析】设该DNA片段中有腺嘌呤x个,有鸟嘌呤y个,则有2x+2y=200,由该DNA片段中含有260个氢键可得出,2x+3y=260,因此可计算出该DNA片段中有腺嘌呤40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60对。
24.【答案】(1)平面 立体(或空间) (2)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片段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糖 磷酸 (4)氢键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5)相反 规则 双螺旋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而乙表示的是DNA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2)图中2表示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片段,而5表示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从甲图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
9 / 10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考试测试卷
(4)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有一定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5)根据图甲可以判断: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5.【答案】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 T2噬菌体32P标记35S标记 未被标记 B A
【解析】把宿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就分别被35S和
32
P所标记。用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
35
S和
32
P标记的宿主细菌。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
35
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在这些子代噬菌体中,前者的蛋白质外壳被DNA被
32
S所标记,后者的
P所标记。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外部,故上清液(蛋
白质外壳)放射性高,沉淀物(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低(沉淀物中有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在细菌表面还没有侵入)。由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内部,故上清液(蛋白质外壳)放射性低,沉淀物(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放射性高。
10 /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