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试卷合集)2019届七年级语文考试卷期中试卷30份合集

(语文试卷合集)2019届七年级语文考试卷期中试卷30份合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21:38:18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静mì qī 斜 花团锦cù 翻来fù 去

应和( ▲ ) 着落( ▲ ) 咄咄( ▲ )逼人 人迹罕( ▲ )至 ....2.古诗文默写或填出相应的作者、诗题。(12分)

⑴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⑵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 《 ▲ 》) ⑶ ▲ ,江春入旧年。( ▲ 《次北固山下》) ⑷ ▲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⑸《论语》文中表示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 , ▲ 。

⑹默写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 , ▲ ; ▲ , ▲ 。 3.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 行动计划,我校开展了“我与经典” 的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

① ▲ ② ▲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通、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我们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感受到

了浓浓的母子深情;从莫怀戚的《散步》中体会到了温馨的家人亲情。

B.《春》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他还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著名作

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C.《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时代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其中《咏雪》出自《方正》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言

语》篇。

D.泰戈尔的《金色花》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冰心的《荷叶·母亲》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㈠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5—9题。(17分)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

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 (2)去后乃至 ▲ .. (3)太丘舍去 ▲ (4)相委而去 ▲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白雪纷纷/何所似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尊君在不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B.公大笑乐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C.相委而去 / 人不知而不愠 ..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 ⑵君与家君期日中。

▲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B.“公欣然”和“大笑乐”,表现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

改的人。

D.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二)古诗词赏析。(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通过“杨花”“子规”的描写,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哀伤愁恻的气氛。 B.次句由写景转入言事,“闻道”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C.“愁心”中既有诗人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D.整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名著《朝花夕拾》选段,完成11-12题。(4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1.选文是《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也无怪他们疑惑”中“他们”是谁?(2分)

12.选文中提到的“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2分)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13-16题(10分)

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3.如何理解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的行为?(2分)

▲ 1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中的“央求”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分) ..

▲ 15.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 她却笑了?(3分)

▲ 16.文中写母亲反复要带我到北海看花,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三)阅读散文,完成17-20题(14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7.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3分)

▲ 18. 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3分)

①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 ②离开时“砰”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静mì qī 斜 花团锦cù 翻来fù 去 应和( ▲ ) 着落( ▲ ) 咄咄( ▲ )逼人 人迹罕( ▲ )至 ....2.古诗文默写或填出相应的作者、诗题。(12分) ⑴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⑵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 《 ▲ 》) ⑶ ▲ ,江春入旧年。( ▲ 《次北固山下》) ⑷ ▲ ,应傍战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