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九二班提供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 2.了解孟子及其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资料链接: 1、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预习检测:
1.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出自《 》,作者 ,战国时期 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 ”,他与孔子并成为“ ” (附“四书”:《 》《 》《 》《 》) 2. 给加点字注音: 苟得( ) 为宫室之美为之( )( ) 贤者能勿丧耳( ) ....穷乏者得我与( )不屑( ) 一箪食( ) 人之所恶( ) ....一豆羹 ( ) 蹴尔而与之( ) 故患有所不辟也( ) ...
3、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4)、乡为身死而不受 5、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苟得:______________ 患:____________蹴:___________ 万钟:_______________ 何加:_____________ 乡:_______________ 得我欤 得:______________
妻妾之奉为之 奉: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 已:___________ 此之谓失其本心。 谓: 本心:________________
1
6、 一词多义:
(1)、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3)、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8、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10、翻译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此之谓失其本心。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概括本文大意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 4、《鱼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局限性?
5、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2
6、.你心目中的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二、巩固练习: 1、填空:
⑴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 “ ” ⑵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⑶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8、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9、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10、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
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1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3
1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 (1)取义成仁今日事,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16、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17、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走进中考: 总第 课时 一、阅读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4题。(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二、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完成15—18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5.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 蹴: 辩 : 已:
16、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