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2:39:53

22.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

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 好 ,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 差 . (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 选择 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 变异 ,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 定向的 (定向或不定向的). 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 有利变异 重新适应环境.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 此题考查达尔文和自然选择说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 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而实验证明,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定向的.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1)好 差 (2)①选择 变异 定向 ②自然选择 有利变异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23.啄木鸟是我们熟悉的森林益鸟(如图),它有形似凿刀的喙和长而带钩的舌,因此在消灭农林害虫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啄木鸟在树上攀跃过程中,用喙叩树,像是给树诊病的医生,当觉察到树内有虫子爬动时,就啄破树皮,用舌将虫子钩出来吃掉,故有“森林医生”的美称. (1)啄木鸟的喙是通过长期的 自然选择 而形成的,此结构有利于增大压强,从而啄破树皮.

(2)啄木鸟“觉察到树内有虫子爬动时,就啄破树皮”这一过程在生理学上称为 反射 .

(3)资料中在隐含的食物链是 树→虫子→啄木鸟 ,这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逐级递减 .

(4)用啄木鸟消灭农林害虫属于 生物防治法 ,该方法除了具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的优点外,还有哪些优点? 没有污染;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害;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3)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解答: 解:(1)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啄木鸟的喙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2)人体(和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因此啄木鸟“觉察到树内有虫子爬动时,就啄破树皮”这一过程在生理学上称为反射. (3)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如太阳光、空气.图中所包含的完整食物链:树→虫子→啄木鸟.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因为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所以,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并且是不循环的特点.

(4)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没有污染;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害;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等等.

故答案为:(1)自然选择; (2)反射;

(3)树→虫子→啄木鸟;逐级递减;

(4)生物防治法;没有污染;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害;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4.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是图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一中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 光合作用 和 呼吸作用 . (3)图二种C对应图一种的生物是 乙 .

(4)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不可缺少的是 乙和甲 . (5)由于煤和石油的国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 .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 观图可知:图一①指的是分解作用;②指的是光合作用;③指的是呼吸作用;④只的是燃料的燃烧;能够表示的食物链是乙→丙→丁;图二A、B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能够表示的食物链是C→A→B;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乙是生产者;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和水,所以丙和丁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甲是分解者; (2)②过程能够利用二氧化碳、③过程释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3)若图二中A、B、C分别表示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C对应的生物是乙;

(4)生产者能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将生产者的一部分有机物和能量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或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得以循环;如果没有生产者,就不能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因此,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5)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符合低碳生活观念的,如: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等.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乙;(4)乙和甲;(5)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等.

点评: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

(2)请写出兔、草、狐构成的食物链: 草→兔→狐 .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 阳光、空气 (填两项)等等.

(4)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对生物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有同学想了解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无影响,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 方法步骤:

Ⅰ制作右图所示装置;

Ⅱ将20条蚯蚓放到隔离带上,然后盖上鞋盒;

Ⅲ一段时间后,打开鞋盒盖子,数出两边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并记录; Ⅳ重复步骤Ⅱ和步骤Ⅲ几次;

Ⅴ根据几次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求出两种土壤中蚯蚓数目的 平均值 . 实验结果与结论: 预期结果有三种情况,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明显少于、基本等于或明显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若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为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 明显多于 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则假设成立. 实验分析: 像该实验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对照 实验.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2.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 好 ,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 差 . (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 选择 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 变异 ,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 定向的 (定向或不定向的). 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 有利变异 重新适应环境. 考点: 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 此题考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