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古文、诗歌部分必备知识点
或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或求学之路,永无止境。)7<
(3)作者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题,并紧扣“始得”结构全文,作者的用意是:突出作者发现“西山怪特”的欣喜之情。1j
(4)本文是记西山之游,却先记众山之游,这是为什么?描写永州众山,烘托西山怪特,表现作者傲世情怀。+
(5)文章的思路:本文先写偶得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作者傲世情怀。qPYIc+
(6)结构:第1段概写,是为了总述未识西山以前的游览情况。-6SS
分四层第1层(第1句)写获罪谪居的心态。第2层(第2句)写漫游。g
第3层(第3-5句)写游赏的率性。第4层点主旨,振起下文。SSPAP( (7)“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娄为类”此句在文中有那两层意思?一是:总结(点出)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二是:流露作者性情—与众不同,超凡脱俗。(比喻自己卓尔不群人格、表现自己不俗的志向。): 三、《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fL%0>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7b9VO'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L\\,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eqN
1、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AXL{ 2、实词: 自:从。 空谷传响:回声 襄:漫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SE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u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 :连续。 引:延长。 S9k 绝:消失。 素;白色 旦;早晨。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e&;W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朝:早晨。 清荣峻茂 %
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6{uAR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的水。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E|
4、 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o5Cu/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 献(山峰):极 自非??(如果)O`*:x;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 d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e_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I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k 7、理解性背诵:R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Oa<-a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0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9~iEF\\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j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Dbk(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6S'I~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PG%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kW: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Q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2+T_? 11、欣赏:.7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jGl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r^\ 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四、《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H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T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I4)s\\] 译文:燕赵两地古时候号称(出了)许多感慨悲歌的有志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屡次都没有受到主管官员的选拔,满腹的才学无法施展,在抑郁中到那个地方去。我料定你和那边的这类人会意气相投的。董生啊,你好自为之吧! =[zi5 像你这样不走运,凡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感到惋惜的,更何况是那仁义出乎本性的燕赵之士呢!可是我曾听说社会风俗总要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候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你这次前往(的所见)来测定一下吧。董生啊,愿你好自为之!$ 我因你此行而有所感慨。请代我去凭吊望诸君乐毅的坟墓,并且看看市井之中,是否还有像从前那种隐居屠狗的志士?(如果有),请代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来做官了。”m=v 1、文学常识: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马说》-0mX6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A2 2. 解释加点字。序:文体。 河北:黄河。 连:屡次。F 称:著称。 有司:主管的管员。 利器:喻杰出的才能。 矧:何况。]EjM 勉乎哉: 努力呀。 易:改变。 恶知:怎么。 有合:受到赏识。w 聊:姑且。 谢:致谢。 仕:做官 恶:怎么。Aj 望诸君:乐毅。 仕:做官。 爱惜:同情、惋惜。 谢:致意。 D}&yL 兹土:燕赵之地。 郁郁适(到)兹土:忧郁的前往这个地方 。 易:改变。t 3.重点句子 翻译。.=-)L'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吾知其必有合也。译: 我知道他一定会受到赏识重用的。zF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E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tDz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k 4、 理解背诵: (1)文中能表明董生此去河北“未必有合”原因的句子是: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与古所云邪dat (2)作者写此序的意图是什么?(用原话回答)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委婉道出了作者殷切的挽留之意)nZ!R (3)写董生遭遇的句子是: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L8 (4)作者认为董生能得到赏识的句子: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5、思考(1) 作者反复说“董生勉乎哉!”他真的是对董生远去燕赵之地表示鼓励吗?d 不是,作者这里是委宛的希望董生能够留下来。/, (2) 第一、二两段分别从什么角度对董生进得劝说:PFD 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董生进行劝说。/ (3)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一句真的是叫董生去劝喻那些燕赵之士归顺朝廷吗?其弦外之音是什么?t 不是,其弦外之音是希望董生能留下来,为朝廷做事。;6+.] (4)作者写序所送的董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才能而不能施展,(怀才不遇),有理想抱负。#N$G9 (5)本文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开篇,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2分)D] 为本段认为董生此去一定有合作铺垫,也为下文转写现在“今不异于古”作铺垫,是全文立论的根据,有提挈全文的作用。NDI&! 6、讨论。(一)作者写此文的意图:(1)劝阻董生游河北。(2)希望董生能为天子效力。; (二)董生去河北的原因:董生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4)q (三)董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反映当时由于受腐朽的选拔体制所约束,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的社会现实。]0! (四)作者认为董生前途有望的根据是什么?答:(1)自古以来,燕赵之地有许多感慨悲歌之仕,董生会遇到知音的。 (2)董生具有杰出的才能, (3)当今有圣明的君主,董生总会有出仕机会的。<'RRE (五)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生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1)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生,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2)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生,有才能的人终会有用武之地。MrGy\\ 五、《记承天寺夜游》>j-tKl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o]H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s]X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 相与:共同,一起 7`+ 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H 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s(U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9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nQ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M+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ChU3y 四、填空1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VK&+mc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GUXA4Y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9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w!1Cu 记叙 描写 议论。,[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