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精注0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精注0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0:54:51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四卷。 马莳注证发微:金匮者,藏书之器也。《尚书·金滕篇》,蔡注释为金滕之匮。《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有金柜藏之,其柜从本义,盖同也。真言者,至真之言也。故名篇。

吴崐注:“金匮”,帝王藏书者也,范金为之。“真言”,至真之言,见道之论也。 张隐庵集注:“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姚止庵节解:通篇文义,约分三段:前段泛泛而已;中段言人身之阴阳,分配天地;末段言人之五脏上应五行,配合五方、五音、五味等项,皆一定不易之理,为医宗纲领,故以金匮真言命篇,诚重之也。

高士宗直解:金匮,藏书之器也。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藏府,人之五藏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然此真言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余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

丹波元简识:简按汉高帝纪。如淳云。金匮。犹金藤也。师古曰。以金为匮。保慎之义。 丹波元坚绍识:此篇太素全存

森立之考注:此篇《大素》卷三·阴阳杂说次前篇“长有天命”与《素问》合。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王冰注:经谓经脉,所以流通营卫血气者也。 吴崐注:“八风”,八方之风。“经”,风论也。“五风”,五脏之风。“何谓”?问其目之不同也。 类经:经,经脉也。八风,八方之风也,出九宫八风篇。五风,五藏之风也,出风论。 张隐庵集注:“经”,谓五脏之经俞。“五风”,五经之风也。上章论阳气,此章论经脉,故首提曰经有五风,末结曰善为脉者。

姚止庵节解:按:经谓人之经络。

高士宗直解: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经有五风,人身经俞五藏之风也。帝欲详明天人相应之理,故有是问。

丹波元简识:灵九宫八风篇。大弱风。谋风。刚风。折风。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也。以上八风。箫吉五行大义。引太公兵书。与吕览及白虎通所载异。马云。风论有五藏风。岂八风之外。复有五风乎。八风发其邪气。入于五藏之经。而发病已。

素问札记:《太素》“问”下有“於岐伯”三字,无“何谓”二字、“岐伯对曰”四字。 宽案:据《太素》考之,此段盖脱黄帝问语。“天有八风”云云,乃岐伯答词也。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

王冰注:原其所起,刚谓八风发邪,经脉受之,则循经而触于五藏,以邪于正,故发病也。

杨上善太素:八风,八正邪风也,正月朔日有此八风,发为邪气伤人者也。经风,八虚风也,谓五时八风,从虚乡来,触於五藏,舍之为病也。 平按:《素问》问下无於岐伯三字,五风下有何谓岐伯对曰六字,发邪下无气字,有以为二字。注八正袁刻作八方,按前《调阴阳篇》虽有邪贼句,杨注云:虽有八正虚风,不能伤也。依原钞作八正为是。

吴崐注:言八风发邪以为经常之五风,各以其气触于五脏,则为邪气而发病矣,此所谓得四时之胜而变病也。“触”字下僭补一“于”字,旧本无。

类经:八风不得其正,则发为邪气,其中于人,则入为五经之风,特以所伤之异,故名亦异耳。风自外入,则循经而触于五藏,故发病也。

张隐庵集注:“八风发邪”,谓八方不正之邪风,发而为五经之风,触人五脏,则邪气在内而发病也。盖言在天则为八方之风,在人则为五经、五脏之风矣。

高士宗直解:八风发邪,天之八风,发为邪气也。以为经风,触五藏八风之邪,以为人身经俞之风,更触人之五藏也。邪气发病,邪风之气伤人,则发而为病也。

-

森立之考注:·《岁露篇》“请藏之金匮,命曰三实。” ·案:《上古天真论》云:“顺八风之理。” ·案:经风,即肌表之邪,而“触五藏,邪气发病”者,谓邪气乘虚而渐入里也。 ·(眉)“以为经风”四字,宜入“邪气发病”下看。 ·案:风者,在天地间之名。邪者,入身体之称。伤害正气,故曰邪。邪即正之反。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王冰注: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皆以所克杀而为胜也。言五时之相胜者,不谓八风中人则病,各谓随其不胜则发病也。胜,谓制克之也。

杨上善太素:谓得四时相胜之脉以为侯。谓天风经风在身,邪气行於寸口,有相胜之侯。 平按:《素问》脉作胜,别本亦作胜。无得字。

马莳注证发微:(按:春胜长夏五句,又见《六节藏象论》。)此言八风能伤五脏,凡以伤其所胜者而已。八风者,按:《灵枢·九宫八风篇》有大弱风、谋风、刚风、折风、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也。五风者,按:《素问·风论》有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也。夫天有八风,则人之所伤在此八风也。而复有五风之谓,岂八风之外复有五风乎?殊不知五风者,即八风之所伤也,特所伤异脏而名亦殊耳。八风发其邪气,以入于五脏之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若是者,凡以胜所不胜,故不胜者受病。试以四时之胜者言之:春主木,夏主火,长夏主土,(长夏者,六月建未月也。)秋主金,冬主水,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耳。彼五脏受八风之病者,亦以其相胜故耳。如《九宫八风篇》之所伤者是也。(《九宫八风篇》云:太乙人徙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日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

吴崐注: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皆以所克杀为胜也。

类经: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五时五气,互有克胜。所胜为邪,则不胜者受之。天之运气,人之藏气,无不皆然。此节义与六节藏象论同,详运气类二。

张隐庵集注:“所谓得四时之胜者”,如春时之西南风,长夏之北风,冬之南风,夏之西风,秋之东风,此得四时所胜之气,而不为风所触。盖五脏因时而旺,能胜其所不胜也。上节言八风发邪者,发所胜之风,而克贼所不胜之时也。此言得四时之胜者,得四时所胜之气,而能胜所不胜之邪风也。以上皆论四时不正之风气。

高士宗直解:邪气发病,是以胜相加。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木胜土也;长夏胜冬,土胜水也;冬胜夏,水胜火也;夏胜秋,火胜金也;秋胜春,金胜木也。所谓四时之胜而发病也,是知邪气发病,乃以胜相加矣。

张琦释义:八风之邪,随其所不胜而为病。

丹波元简识:简按以下三十二字。文义不顺承。恐他篇错简。此一节。又见六节藏象论王氏补文中。 森立之考注:[考]长夏字初见於此,谓夏之土用,长养万物之义。《六节藏象论》次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长在夏中,既长而王,故云长夏也。”案:《五常政大论七十》注详见於此。 ·案:此 四时之名,而示五行相克之理也。相克之理先明,而后四时之病各随不胜而发之义,可知也。 ·(眉)案:长夏,王说太不妥,考正二三为春,四五为夏,六七为长夏,八九为秋,十十一十二为冬之理,日长之时,故谓长夏也。 ·此春夏等字,所包括义广矣。其详出《藏气法时论》,可参看,即此义也。

素问札记:《汉·艺文志》:“阴阳者,顺时而发,随斗击,因五胜”。师古曰:“五胜,五行相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王冰注:春气发荣于万物之上,故俞在颈项,《历忌》曰:甲乙不治颈,此之谓也。

-

杨上善太素:东风从春生已与肝为病者,肝之病气,运致於颈项,颈项为春也。 平按:注运致别本作逆致。

类经:上文言四时气胜者能为病,此下言邪气随时之为病也。东风生于春,木气也,故病在肝。春气发荣于上,故俞应于颈项。

高士宗直解:所谓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而有四时之胜者,如东风生于春,即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肝,触五脏也,俞在颈项,以为经风也。

张琦释义:肝胆之经颈项皆无腑穴,下言春病在头,颈项即头之变文。

丹波元简识:吴云。输同。五藏之气至此。而转输传送也。简按经文。俞输腧通用。玉篇。腧。五藏腧也。史记。五藏之输。注。经穴也。项氏家说云。腧。象水之窦。即窬字也。见难经汇考。

森立之考注:·(眉)此俞字,非谓肝俞、肾俞等穴处,但是春宜刺上头,冬宜刺下足之义。故谓其经穴春取颈项,冬取腰股也。 ·(眉)言肩背,则两手亦包在其中。言颈项,则包头首也。言腰股,则包脚足也。然则颈项、胸胁、肩背、腰股之外,所遗唯腹。而腹宜补,不当写发之地,故脾时不言腹,却言在脊也。脊者,胸胁与肩背之间,即夏与秋之交之义也。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王冰注:心少阴脉,循胸出胁,故俞在焉。 杨上善太素:胸肋当心,故为夏也。

类经:火气应于心。心脉循胸出胁,而南方之气主于前,故俞在胸胁。

高士宗直解:南风生于夏,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心,触五藏也,俞在胸胁,以为经风也。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王冰注:肺处上焦,背为胸府,肩背相次,故俞在焉。 杨上善太素:肩背当肺,故为秋也。

类经:金之气也,故病在肺。肺居上焦,附近肩背,故俞应焉。

高士宗直解:西风生于秋,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肺,触五藏也,俞在肩背,以为经风也。 张琦释义:背为胸府,与肩相近。 森立之考注:·(眉)《金匮真言》下文“肺病在背。”王注:“以肺在胸中,背为胸中之府也。”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王冰注:腰为肾府,股接次之,以气相连,故兼言也。 杨上善太素:腰股近肾,故为冬也。

类经:水之气也,故病在肾。腰为肾之府,与股接近,故俞应焉。

高士宗直解:北风生于冬,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肾,触五藏也,俞在腰股,以为经风也。 张琦释义:腰为肾府,与股相连。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王冰注:以脊应土,言居中尔。

杨上善太素:脊膂当脾,故为仲夏也。土为五谷之精,以长四藏,故为身之本也。 平按:《素问》输作俞,下同,南西北下均无方字,故精者身之本也句在后。

吴崐注:此言经常五风触于五脏,而为邪气发病也。五方、五气、五脏,各以五行相应。“俞”,输同。五脏之气至此而转输传送也。俞在颈项,春气发荣于上也;俞在胸胁,心脉循胸出胁也;俞在肩背,肺在上焦,肩背相次也;俞在腰股,腰为肾府,股接次也;俞在脊,脾系脊中,应于土也。

类经:脊居体中,故应土也。

张隐庵集注:此言四时之正气,而亦能为五脏经俞作病也。《五运行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盖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是以先言风气之伤五脏,而后言五脏之气,禀于五方五气而生也。“俞”者,经气之所注也。首言“八风

-

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发病”者,言天之阳邪始伤阳气,由气而经,由经而脏也。此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者,言脏气实则病气,脏气虚则病脏,是以下文反复以申明之。

高士宗直解:中央为土,以应四隅,亦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脾,触五藏也,俞在脊,以为经风也。此言八风发邪,则有四时之胜,触五藏而为经风者如此。

张琦释义:脏腑之腧皆在脊背,此以部分分言之耳。 森立之考注:·案:《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据此,则谓以上并失时序者也。

故春气者病在头,

王冰注:春气,谓肝气也。各随其藏气之所应。

新校正云:按《周礼》云:春时有 首疾。 杨上善太素:在头颈项。 吴崐注:阳气上升也。

张隐庵集注:所谓气者,言四时五脏之气,相为病也。肝俞在颈项,而春病在头者,春气生升,阳气在上也。故病在气者,病在头;病在经者,别下项也。是以下文之有病在气者,有病在经者,有病在脏者,有病鼽衄之在上者,有病洞泄之在内者,有病风疟之在外内出入者,分别脏气经俞之有虚实也。(眉批:春时阳气上升而风生,其风气在上,故病在头。)

高士宗直解:所谓俞者,乃人身之经俞,非五藏之穴俞。上文云,春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头连颈项也。

夏气者病在藏,

王冰注:心之应也。 杨上善太素:藏谓心腹。 吴崐注:阳亢阴微也。

类经:在藏言心,心通夏气,为诸藏之主也。

张隐庵集注:夏时阳气发越在外,脏气内虚,故风气乘虚而内搏。(眉批:夏时阳气外盛,而风气在下,故病在脏。)

高士宗直解:夏俞在胸胁,故夏气者,病在藏。藏者,藏也;藏于胸胁之内也。 森立之考注:·案:藏者,犹云里, 称心腹,与“肩背”相对之义,专谓胃也。 读素问臆断:祖绵按:此句下夺一句。《礼记·月令》以春、夏、季夏、秋、冬配五行。下文云:“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可证脱“长夏病在舌本”。张志聪云:“《灵枢经》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是脾气之通於舌也”。

秋气者病在肩背,

王冰注:肺之应也。

杨上善太素:肩背为秋气也。 吴崐注:肺系肩背也。

张隐庵集注:秋气降收,不能主持于皮肤肌腠之间,故风气入于俞也。 高士宗直解:秋俞在肩背,故秋气者病在肩背。 丹波元坚绍识:坚按此节脱长夏病所在。

冬气者病在四支。

王冰注:四支气少,寒毒善伤,随所受邪,则为病处。 杨上善太素:冬为痹厥,多在四支。 吴崐注:易受寒邪也。

类经:上文北方言在腰股,此言在四支者,盖腰股属阴,四支气薄,皆易于受寒者也。

-

搜索更多关于: 精注04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注本在第四卷。 马莳注证发微:金匮者,藏书之器也。《尚书·金滕篇》,蔡注释为金滕之匮。《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有金柜藏之,其柜从本义,盖同也。真言者,至真之言也。故名篇。 吴崐注:“金匮”,帝王藏书者也,范金为之。“真言”,至真之言,见道之论也。 张隐庵集注:“金匮”,古帝王藏书之器,此篇论经脉之道,乃上帝之所贵,藏之心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乃金匮中之真言。不知道者,不易得也。 姚止庵节解:通篇文义,约分三段:前段泛泛而已;中段言人身之阴阳,分配天地;末段言人之五脏上应五行,配合五方、五音、五味等项,皆一定不易之理,为医宗纲领,故以金匮真言命篇,诚重之也。 高士宗直解:金匮,藏书之器也。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藏府,人之五藏五行,合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