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工程管理简答题
简答题
1、工程项目的生命期及建设程序?
1)项目建议书(或立项报告):它是业主向国家提出的建设某一项目的建议性文件,是项目投资人通过广泛调研后,弄清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拟建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以及偿还能力进行大体测算,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或地方推荐项目。 2)可行性研究:是根据批准后的项目建议书,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对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认该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盈利,市场前景是否广阔。
3)项目评估:在项目可行件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和国家全局的角度,对拟定项日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未来发展的前景。 4)编制计划任务书:计划任务书又称设计任务书,是确定建设项目和建设方案的基本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
5)设计阶段:对于一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可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在勘察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设计,然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后,可增加技术设计阶段,之后进行施工图设计。
6)开工准备:根据年度建设计划进行设备订货和施工准备工作,如施工的招投标工作,签订施工承包合同,落实建设用地,做好“三通一平”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7)组织施工:按照合同要求全面开展施工组织活动。
8)生产准备工作:在全面施工的同时,业主要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9)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项目竣工后,业主应及时组织验收,认真清理所有财产和物资,编制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最后工作,也是建设项目转入生产运行的标志。
10)项目后评估:项目竣工投产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和对项目产生的财务、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及其持续性进行客观全面的再评价。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答、是根据批准后的项目建议书,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对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认该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盈利,市场前景是否广阔。
3、工程建设增值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确保工程建设安全 ②提高工程质量 ③有利于投资成本控制 ④有利于进度控制
4、工程使用(运行)增值包括哪些方面? 答、①确保工程使用安全 ②有利于工程维护 ③有利于环保、节能 ④有利于降低工程运营成本 ⑤满足最终用户的使用功能
5、系统的特征:
答、①建设项目都是一次性,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 ②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一般由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组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不同,其参与或涉及的单位也不相同,它的全寿命周期持续时间长; ③一个建设项目的任务往往由多个,甚至很多个单位共同完成,它们的合作多数不是固定的合作关系,并且一些参与单位的利益不尽相同,甚至相对立。
6、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的关系
答、 ①管理层次是指从公司最高管理者到最下层实际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阶层; ②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人员所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
③一般地说,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是相互矛盾的,管理层次过多势必要降低管理跨度,同样管理跨度增加,同样也会减少管理层次。
7、管理组织结构确定的原则 答、⑴工作整体效率原则 ⑵用户至上原则 ⑶权职一致原则
⑷协作与分工统一的原则 ⑸跨度与层次合理的原则 ⑹具体灵活的原则
8、矩阵型组织结构 答、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中,参加项目的人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排,而这些人员的工作,在项目工作期间,项目工作内容上服从项目团队的安排,人员不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是一种暂时的、半松散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需通过其职能部门领导,项目经理往往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
9、矩阵型组织结构的适用范围
答、适合于需要同时承担多个规模及复杂程度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
10、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答、⑴团队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比较明确,有专人负责项目的工作. ⑵团队成员无后顾之忧。项目工作结束时,不必为将来的工作分心。
⑶各职能部门可根据自己部门的资源与任务情况来调整、安排资源力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⑷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反应速度,相对职能式结构来说,减少了工作层次与决策环节。 ⑸相对项目式组织组织结构来说,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屯积与浪费。
11、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缺点 答、⑴项目管理权力平衡困难。矩阵式组织结构中项目管理的权力需要在项目经理与职能部门之间平衡,这种平衡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易实现的。
⑵信息回路比较复杂。在这种模式下,信息回路比较多,即要在项目团队中进行,还要在相应的部门中进行,必要时在部门之间还要进行,所以易出现交流、沟通不够的问题。 ⑶项目成员处于多头领导状态。项目成员正常情况下至少要接受两个方向的领导,即项目经理和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指令矛盾、行动无所适从的问题。
12、平行承发包模式
答、所谓平行承发包,是指业主将建设工程的的设计、施工及材料设备采购的任务经过分解分别发包给若干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分别与各方签订合同。
13、平行承发包模式的优缺点 答、★优点
(1)有利于缩短工期 (2)有利于质量控制
(3)有利于业主选择承建单位 ★缺点
(1)合同数量多,会造成合同管理困难 (2)投资控制难度大
14、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 答、所谓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是指业主将全部设计和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设计单位或一个施工单位作为总包单位。
15、设计或施工总分包模式的优缺点 答、★优点
(1)有利于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 (2)有利于投资控制 (3)有利于质量控制 (4)有利于工期控制 ★缺点
(1)建设周期较长 (2)总报价可能较高
16、项目总承包模式(EPC)
答、所谓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设计、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等工作全部发包给一家承包公司,由其进行实质性设计、施工和采购工作,最后向业主交出一个已达到动用条件的工程。按这种模式发包的工程也称“交钥匙工程”。
17、项目总承包模式的优缺点 答、★优点
(1)合同关系简单 (2)缩短建设周期 (3)利于投资控制 ★缺点
(1)合同发包工作难度大
(2)业主择优选择承包方范围小 (3)质量控制难度大
18、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
答、所谓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建设任务发包给专门从事项目组织管理的单位,再由它分包给若干设计、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在实施中进行项目管理。
19、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答、★优点
(1)合同管理、组织协调比较有利 (2)进度控制也有利 ★缺点
项目总承包管理单位自身经济实力一般比较弱,而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设计单位采用这种承发包模式应持谨慎态度。
20、项目总承包模式与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差异 答、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中组织管理的单位不直接进行设计与施工,没有自己的设计和施工力量,而是将承接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全部都包出去,他们专心于建设项目管理。
21、EPC 模式
答、EPC总承包模式是一种主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
22、EPC 模式的优点
答、1.能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
2.能有效地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交叉,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23、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答、1.工程概况
2.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3.施工进度计划 4.施工平面图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广度、深度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施工组织总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称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设计)。
25、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纠偏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答、组织措施 管理措施 经济措施 技术措施
26、沟通过程的五个要素:
答、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沟通渠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