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 努力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
财经界: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请问如何理解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王赋: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开采煤炭130亿吨,其中80%输送省外,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支撑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也给我省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高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令全省深思,转型发展亟待全面破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55%,重工业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95%,其中煤焦冶电占到85%。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突出,大起大落成为难以摆脱的痼疾,使山西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中两次受到重创。二是资源浪费问题突出。据估算,山西省每开采l吨煤炭平均损耗煤炭资源2.5吨、水资源2.48吨,煤层气10立方米,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共生伴生资源8吨。若按每年8亿吨的产量测算,仅煤层气一项,开采损耗就高达80亿立方米,相当于“西气东输”输气量的3/4。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对山西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测算,其中仅可量化的损失和修复成本已接近一万亿元。全省单位面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负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和1.8倍。四是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全省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只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3.8%,排在全国第20位之后。煤、焦、冶、电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差,难以消化快速增长的适龄劳动人口。近几年,全省城镇每年需要新增就业人数约75-8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仅有约40万个,劳动力供需比为2∶1,供需缺口很大。五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粗放、安全意识差、职工素质低等问题,虽然近年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潜在的安全隐患仍然不容乐观。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部署,这是国家赋予山西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这项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率先为全国其他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绿色、集约、创新、多元,充满活力的崭新山西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财经界: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为国家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国家战略层面,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与其他11个试验区相比,山西有什么特点?
王赋: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是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
国家在山西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对山西省转型发展探索和实践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与其他11个试验区一样,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宗旨是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是,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山西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其他综改试验区都是在某一个区域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改革试验,而山西作为目前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为数不多的资源型经济地区之一,则需要紧扣资源型经济转型主题,在全省域范围内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四大任务,在产业转型、财政税收、用地保障、科技人才、金融资本、生态环保、城乡统筹、社
会管理、行政管理、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山西省历届省委、省政府率领山西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综改试验区的设立,使山西这个内陆省份和能源基地站到了改革试验创新的最前沿,使山西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为全国其他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财经界: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任务,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是什么?
王赋: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所以,既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以历史眼光、从战略高度进行谋划部署;又要抓住起步阶段的关键几年,从解决当前问题入手。因此,我省按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研究编制上报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国务院于8月7日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于8月20日正式印发。《总体方案》明确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目标、任务和配套改革措施。具体来讲: 主要目标:第一阶段。通过实施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接续替代产业和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经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明显降低,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西部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提高,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安全事故、能源消耗问题明显改观,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