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2017年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隆化五小“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教材 来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3版 内容来源 五年级上册第29-31页 课题 一个数除以小数(2) 课时 时间 第4课时 2017年 月 日 授课对象 五年级上册学生 设计者 张方秀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材分析 例5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的情况。通过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也要右移两位,而它只有一位小数,所以要在它的末尾用“0”补足。 教材用小精灵的话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主反思、充分交流,在概括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与完善。 学情分析 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发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明确“用0补足”。 教学 目标 1、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2、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的方法。 评价 任务 1探究算法,利用转化思想完成目标一。 2大量的进行计算体验,达成目标二和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4.68÷1.2=( )÷12 2.38÷0.34=( )÷( )
5.2÷0.32=( )÷32 161÷0.46=( )÷( ) 教师: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些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吗?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回忆商不变的性质的具体内容) 教师:既然
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更进一步地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 复习旧知,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教学第29页例5。 (1)出示第29页例5:12.6÷0.28= (2)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计算时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结果: a b (3)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O”补足,再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错误的计算擦掉。 2.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归纳后汇报。 (一看,二移,三算) 探究算法, 体会转化思想 完成目标(一)(二)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 (1)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判断计算得对不对,错在哪里,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学生在练习本上重新计算这些题。 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4题。 学生练习,然后汇报结果。 3.列竖式计算。 621÷0.003= 72 8÷0.56= 5.04÷0.012= 2.7÷0.7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4.小明帮李奶奶买西红柿,每千克2.98元,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5.1元。他买了多少千克西红 体验算法 完成目标(二)(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灵活地运用呢? 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2、6题。 全课小结 板书 设计 一个小数除以小数(2) 12.6÷0.28=45 一看,二移,三算 安全 教育 在楼道,严禁追逐打闹,要注意安全 课后 反思 隆化五小“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教材 来源 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6,第36页练习八第1-3题 课题 商的近似数 课时 时间 第5课时 2017年 月 日 授课对象 五年级上册学生 设计者 张方秀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材分析 例6是商的近似数,前面已经学过求积的近似数,为本节课学习“商的近似数”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要结合王鹏爸爸买羽毛球的生活实例的教学,理解并懂得求商
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按照要求和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要乐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过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求商的近似数,一是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二是掌握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还可以适当介绍简便方法。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正确地取商的近似数 3在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 重点 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评价 任务 1探究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利用迁移的思想完成目标一。 2大量的进行练习体验,达成目标二和三。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 12.15×3.41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复习旧知,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 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 2.提问: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小结。 3.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小组讨论后发言:相同点: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
似数。 不同点:积的近似数要求出准确数之后再求近似数;商的近似数不需要求出准确数,只需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求近似数。 探究求近似数的方法, 体会迁移思想 完成目标(一)(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近似值分别是怎么取的。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处理的。如第2小题1.55÷3.9,保留两位小数是0.40。 体验求近似数的方法 完成目标(二)(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2.求商的近似数的时候不需要算出商的准确值之后再进行取舍。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者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加上1。 作业:教材第36~37页练习八第1、2、3、8题。 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商的近似数
按要求取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 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按实际需要取 安全 教育 在楼道,严禁追逐打闹,要注意安全 课后 反思
隆化五小“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 教材 来源 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五年级上册第33-34页例7、例8循环小数,练习八第6-8题 课题 循环小数 课时 时间 第6课时 2017年 月 日 授课对象 五年级上册学生 设计者 张方秀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的商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小数除法深层次的研究。例7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8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