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三至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三至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57:05

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1分钟的心跳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和脉搏次数。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3.整理器材 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彩色水点实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画彩色水点 操 作 要 点 1.用彩色水笔在白纸条的一端画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注意:彩色圆点的大小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画的位置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离纸的下端距离要一样。 2.白纸条要选择柔韧一点的,如宣纸、面巾纸。 1.用夹子夹住纸条,将纸条的下方放进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彩色圆点不能碰到水面、纸条要同时放入水中。 2.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仔细观察圆点发生的变化。 交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将实验纸条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2. 实验观察 3.实验总结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红、黄、蓝是三原色,遇水保持单色调不变;其余颜色都是中间色,在一定条件下,中间色将分解还原为原色。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1、怎样抬高讲台

实验器材:带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样的铁圈、火柴盒、牙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杠杆实验装置 1.在火柴盒的盒面中央放上一根牙签; 2.把木尺横放在牙签上,使牙签在木尺的中间,使木尺平衡; 3.如果木尺的平衡点不在木尺的中央,可用在木尺上翘的一端加橡皮泥的方法使木尺保持平衡。

2.探究杠杆平衡的方1.在木尺左边第二道线上放两个铁圈,那在木尺右边该怎样放铁圈就能法 使木尺保持平衡呢? 2.提醒实验注意点: ①放铁圈时要轻、如有多个铁圈要垒起来放,不能分散开来放; ②强调每一次只能在木尺右边一个地方放铁圈,不能分散放在右边的两个地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根据杠杆平衡的不同方法,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斜面能省力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斜坡的启示

实验器材:平板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长方形木块(可用长方形仪器盒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出垂直提升小车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小车; 所需的力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在不同坡度斜1.利用同一块长方形木块,想办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可以利用长坡上拉动小车所需的方形的长、宽、高) 力 2.提醒实验注意点: 提升小车时要匀速、缓慢向上运动; 平板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 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读出读数; 木板每次搭在木块上的位置应相同。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轮轴的作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3、拧螺丝钉的学问

实验器材:两个钩码、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出提升两个钩码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两个钩码; 所需要的力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用轮轴提升两1.演示组装轮轴:把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轴上,让线沿轴槽绕过,并个钩码所需要的力 在线的另一头挂上钩码;把另一根粗棉线的一头拴在轮上,让线沿轮槽绕过,并在线的另一头向下挂上测力计; 2.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大轮、小轮做三次实验,

求平均数;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轮轴省力的秘密。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轴一定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滑轮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4、国旗怎样升上去

实验器材:组装滑轮的部件、一个钩码、铁架台、平板测力计、两根粗棉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出提升一个钩码1.用平板测力计垂直提升一个钩码; 所需要的力 2.读出实验数据,注意读数时,眼睛应与测力计平视。 2.测出用定滑轮、动1.演示组装滑轮: 滑轮提升1个钩码所定滑轮:把定滑轮用棉线(或螺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另一根需要的力 棉线沿轴槽绕过滑轮,一头挂钩码,一头挂测力计; 动滑轮:把棉线的一头系在铁架台上,将棉线的另一头沿动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在棉线的另一头挂上测力计,在动滑轮下方挂上一个钩码; 2. 提醒实验注意点: 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做三次实验,记下平均数; 拉动时保持动作轻缓、匀速; 拉动时不要让线绳脱离滑轮沟槽; 读数时应在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不能在刚拉动或拉动停止后读数。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数据; 4.汇总学生实验数据。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使用滑轮的秘密。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方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轮组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5、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链条圈(瓦楞纸条圈)、记号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链条传动装置 1.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用链条圈(或瓦楞纸条圈)套在两个齿轮的外围; 2.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向两边拉,使齿轮绷紧链条圈(或瓦楞圈)

2.观察链条传动的特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点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链条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实验器材:齿轮组及支架(也可用胶带把瓦楞纸条固定在圆盖上自制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记号笔、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齿轮传动装置 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齿轮放在桌面上,注意两个齿轮的齿与齿咬合。 2.观察齿轮传动的特1.在两个齿轮上分别用记号笔画出一条半径; 点 2.转动一个齿轮,仔细观察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圈数; 3.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链条传动特点。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齿轮传动特点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齿轮转动的速度比小齿轮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搭建支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2、搭支架

实验器材:吸管、透明胶带、剪刀、1块木块、若干盒钩码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1.设计支架图 操 作 要 点 1.提出要求:吸管限定20根、搭建时间限定10分钟,支架高度不低于15cm; 2.画出支架设计图,考虑如何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1.利用限定材料,根据设计图搭建支架; 2、提醒实验注意点: 用透明胶连接固定时,建议用透明胶带先在一根吸管上绕一圈,然后再绕到另一根需要连接的吸管上,这样连接较方便; 吸管不能用剪刀剪断; 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合作。 1.小组上讲台展示作品,并用加钩码的方法检测作品的稳定性,在检测的时候,将木块放在支架上,然后将钩码放在木块上; 2.计算支架能承受多少钩码时,要用压垮支架的钩码数减1。 对所观察到的不同支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2.搭建支架 3.比较稳定性 3.实验总结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三角形结构越多,支架越稳定。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3、建桥梁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1分钟的心跳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和脉搏次数。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3.整理器材 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小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